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營銷組織常常利用老年人退休生活單調、害怕孤獨、渴望身體健康的心理,設置消費陷阱、騙取老年人信任、牟取非法利益,造成老年人身心健康損害和經濟損失。老年消費者購買保健食品時,要警惕以下銷售陷阱。
1.親情欺騙陷阱
為騙取老年人信任,銷售人員往往會利用老年人子女長期不在家,渴望親情,害怕孤獨的心理,大打感情牌。比如常去老人家里做一些勞動,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關心他們身體健康,甚至以認老人當干爹干媽等方式騙取老年人信任,進而達到推銷保健食品的目的。
2.免費活動陷阱
為了將老年人組織起來,參加保健食品銷售活動,營銷人員常常利用老年人勤儉的生活習慣,以免費旅游、免費養(yǎng)生、免費聯歡、免費用餐、免費派發(fā)禮品、免費健康咨詢、免費試用、免費體檢等手段,誘使老年人參加各種活動,而后借機推銷各種“包治百病”的保健食品。
3.專家忽悠陷阱
營銷組織會使用與正規(guī)醫(yī)療機構不一樣的所謂“先進”體檢儀器,吸引老人參加體檢。然后,被營銷組織包裝的“專家”會夸大體檢結果的危害,恐嚇老年人,再反復宣稱營銷產品的神奇功效,甚至請一些所謂的“患者”現身說法,或者雇人制造爭先恐后購買產品的假象,慫恿老年人掏錢購買。
4.虛假宣傳陷阱
一些非法保健食品經營者會在營銷過程中或者廣告中夸大產品功效,打著“高科技、綠色健康”等旗號,提供所謂的某某醫(yī)院臨床驗證數據,聲稱可以“包治百病”“藥到病除”等,或者以“無效退款”“無毒副作用”等承諾,使消費者誤以為保健食品可以代替藥品,耽誤治療疾病最佳時機。
5.假借公益陷阱
以讀者俱樂部或生活館等名義進行宣傳,利用刊登廣告、發(fā)放小禮品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參加健康養(yǎng)生知識講座。借助“全國健康萬里行”“老年人模特隊”“夕陽紅旅游”等系列公益活動的名義,組織所謂的“專家”進行養(yǎng)生知識講座,現場開展各種互動,會后一對一誘導參會老年人高價購買相關產品。
老年人如果確需選購保健食品要注意什么?
明確自身需要。根據自身健康狀況,確需購買保健食品的,應該根據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有針對性地選擇,切記保健食品不是藥物,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選擇正規(guī)渠道。一定要選擇信譽好、證照齊全的正規(guī)銷售渠道購買保健食品,切忌通過非法傳銷、電話推銷等途徑購買保健食品,也不要參加任何以產品銷售為目的的健康知識講座、專家報告、免費試用等活動。
認準專用標識。一定要認準包裝上的保健食品專用標志(藍帽子標志)及保健食品批準文號。
(王君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