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喜歡戶外運動的人越來越多,拉動運動裝備市場快速增長,但“蘿卜快了不洗泥”的現象隨之出現——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功能炒作一時成風。不只小廠商有問題,大品牌也難獨善其身。
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近日對市場上銷售的吸濕速干衣產品進行了一次比較試驗,結果發(fā)現,網購40件吸濕速干衣樣品,11件樣品的吸濕速干性能差,其中10件樣品的吸濕性能不符合國家標準,2件樣品的速干性不符合國家標準。
存在問題的產品,既有標價幾十元的國產品牌,也有標價1000多元的國外大品牌。這提醒人們,別太迷信“一分價錢一分貨”的說法,要讓錢花得對、花得值,就要習得消費理性,像北京市消費者協(xié)會說的那樣——購買功能性運動服裝時,既要注意查看產品的使用說明書,看內容是否齊全、標識是否準確規(guī)范,又要索要并留存購物憑證,以便出現質量問題后,能夠有效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當然,更管用的消費理性,是以科學為依據,搞清功能服裝的真相。業(yè)內人士表示,就各種對比試驗和市場抽查情況看,功能服裝玩概念炒作,夸大各種功能,已經是存在多年的老問題了。前些年保暖內衣市場曾刮過一陣“遠紅外”風,一些廠家打出“遠紅外可以保健身體,改善人體微循環(huán)”的宣傳語。不少運動服裝廠家也跟風打“遠紅外”牌,宣稱自家產品利用了這項高新技術,不僅保暖性能好,還輕薄透氣,為秋冬運動首選佳品。但事實上,這種所謂“遠紅外”技術只是廠家自說自話,并沒有多少科技含量?,F在業(yè)內基本都透了底,多數打保暖技術牌的服裝,只是概念性產品,是廠商的宣傳手段、營銷策略。
跟保暖一樣,有些企業(yè)在吸濕速干功能上也玩概念炒作,忽悠消費者。目前,許多速干面料是利用微孔薄膜原理,將微孔薄膜與外層織物復合,以達到防水透氣功效。這種技術并不復雜,面料也是由便宜的化纖制成。但有些企業(yè)卻不明明白白告訴消費者這個原理,而是創(chuàng)造出“CLAMACOOL”“ATdry”之類聽上去高大上的新詞,大肆宣傳,讓消費者誤以為其中飽含科技,另有玄機。企業(yè)搞“功能”噱頭,無非是迷惑消費者,以求增加銷量,多獲利益。但這畢竟是短視的做法,企業(yè)早晚會因此吃苦頭。
運動服裝企業(yè)玩功能花活而不知收斂,除了受利益驅遣,也與標準缺失有關?,F在市面上所見諸多功能服裝,企業(yè)各自吹噓,但到底有沒有這些功能,并沒有權威部門能夠給出確切說法,原因就在于目前我國還缺少專門針對各種功能服裝的標準。據了解,我國目前吸濕速干性能的測試及評定標準較多地采用GB/T21655.1-2008《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第1部分:單向組合試驗法》,但該標準屬于國家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力,企業(yè)自愿決定是否采用。事實上,不少產品的性能指標執(zhí)行的是企業(yè)標準,哪怕其宣稱的某些功能性指標不在國家推薦性標準范圍內,企業(yè)的做法也不違法。正是由于缺少國家強制性標準,企業(yè)拿自家標準說事,導致產品質量差異較大,也為產品功能虛假宣傳提供了機會。
問題的根源找到了,治亂便有了方向。顯然,第一要務是盡快完善相關法規(guī)標準,做到“有法可依”;在此基礎上要加強監(jiān)管,做到“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于企業(yè)而言,要長點心,別再在“功能”上花玩活了。要想在市場站住腳,就要在遵守法規(guī)標準的前提下,花本錢、搞創(chuàng)新、練真功,光耍嘴皮子忽悠人是不行的。一旦被人看穿,免不了遭消費者和市場拋棄的命運。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