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何 可 實習記者 劉松瑤
1月21日,農歷北方小年前日,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窗外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商戶吳彥龍坐在鮮花廳東南角玻璃屋的電腦前,眼睛直盯屏幕、手指緊扣按鍵,專注地競拍鮮花,為待售“年貨”填充庫存。
這座玻璃屋便是全國首個“銷地”鮮花拍賣中心,它與遠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斗南花卉市場拍賣大廳“同氣連枝”,花商只要登錄拍賣交易系統(tǒng),便可實時參觀、參與“千里之外”的鮮花交易。
北京花鄉(xiāng)花木集團(以下簡稱“北京花鄉(xiāng)”)副總經理王佳歡告訴記者,眼前這套標準化系統(tǒng)集納的信息眾多,不僅標注有成熟度、瑕疵度等鮮切花質量等級標準信息,也有產品批次、供貨代碼等溯源信息,能確保北京花鄉(xiāng)提供標準化產品、數字化管理、情景式體驗、一站式購物。
“山青花欲燃,你來花必開”“花開成景、花落成詩”“花正好盛開,你恰好路過”……在北京花鄉(xiāng),消費者經常會在不經意間邂逅張貼在門楣、布置于拐角的花語。
“自然雅致、舒適愜意”“充滿氛圍感、溢出文藝范”……打開大眾點評,就能看到諸多好評下的北京花鄉(xiāng)穩(wěn)居豐臺區(qū)集市好評榜的第1名。據王佳歡介紹,消費者這種不一樣的體驗,在北京花鄉(xiāng)的標準化文本中“有跡可循”。“我們要求商戶必須明確鮮花分類和質量等級,確保產品優(yōu)質;商品擺放必須整齊、陳列美觀;工作人員必須統(tǒng)一著裝、微笑服務?!?/p>
據北京市市場監(jiān)管局標準化處孟凡蕊介紹,全國首個《花卉交易服務規(guī)范》地方標準,就是在北京花鄉(xiāng)標準化成果基礎上轉化而來的。該標準在保證入市花卉質量要求的基礎上,對現(xiàn)場交易的導購咨詢、產品定制、支付結算、物流配送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了規(guī)范。同時對場外服務、培訓服務和線上服務的內容進行了規(guī)定,還對信息展示、貨架期、組織、人員、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一束花的儀式感,永遠不會過時。”正如北京花鄉(xiāng)地貼所寫,一場場標準化的“儀式”,在北京花鄉(xiāng)悄然進行。每一束鮮花的外包裝,都會貼上印有品種名稱、質量等級、銷售價格等信息的貼紙;每一處銷售區(qū),都會用綠色加粗的虛線條,提醒攤主注意“邊界感”;每一次修枝剪葉,商戶都要在半小時內把殘屑清掃干凈……這是日復一日間,花商與鮮花之間的對話,是花商同北京花鄉(xiāng)賣花標準的一次次“赴約”,也是花商向消費者許下的優(yōu)質服務承諾。
“踏越泥土才能腳下留痕,北京花鄉(xiāng)這些落在‘地上’的標準是能夠‘扎根’于花卉領域的?!泵戏踩镎f,標準是種子,只有植于人心才能生根發(fā)芽。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將探索更多“接地氣”的路徑,讓以標準之“肥”育出的綺麗之“花”,在更廣闊的“田野”上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