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汽車資訊
      當前位置:>>汽車資訊>>資訊>>焦點資訊

      觀察 | 車展不賣車 這些品牌在干什么?

      2024-09-05 18:12:31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對車企而言,車展是展示新產品和賣車的極佳時機,但今年成都車展有幾家品牌另辟蹊徑,未上市或發(fā)布新車。那么,這些品牌在車展都干了什么?

      新勢力 著重鞏固市場

      本屆成都車展,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和小鵬十分默契地都未舉辦新車發(fā)布會。蔚來主要發(fā)布換電計劃,小鵬進行MONA M03首批車主交付儀式,理想則是公布智駕系統(tǒng)最新進展。

      作為新能源車企,蔚來已成功與“換電”標簽捆綁,本屆車展把換電作為主角。蔚來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總裁秦立洪在車展現(xiàn)場發(fā)布蔚來2025年318川藏換電線路布局規(guī)劃。他表示,計劃在沿途已經建成的5座換電站基礎上,新建9座換電站,實現(xiàn)成都至西藏的換電路線貫通。此外,蔚來還計劃在四川省內的各縣級行政區(qū)新建充電樁和換電站。

      按規(guī)劃,蔚來換電站將在2026年覆蓋超過2800座縣級行政區(qū)。盡管蔚來目前的銷量成績還無法支撐其在換電領域如此大的投入,但通過加電縣縣通計劃,能夠讓消費者產生“加電像加油一樣便捷”的認知,同時也會促進更多潛在消費者購車。

      值得一提的是,蔚來即將推出的子品牌樂道汽車同樣支持換電模式。在定位上,樂道汽車主打家庭市場,售價遠低于蔚來在售產品,因此更容易被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所接受。同時,通過加電縣縣通計劃,可讓這些城市的消費者體驗到換電模式的便捷,打消電動車的里程焦慮,有利于品牌和產品的推廣。

      產能跟不上訂單,是小鵬汽車近兩年發(fā)布新車后常遇到的挑戰(zhàn)。去年小鵬G6上市時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但隨著訂單量的增加,交付時間也從一至兩周延長到三至四周,最后熱門版本更是有將近2個月的等待時間。而X9上市后,為了提高產能使得G9的交付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當小鵬在車展前期推出全新車型MONA M03并在48小時獲得超3萬輛的訂單后,不少人再次為小鵬的交付能力捏了一把汗。小鵬則用行動證明MONA M03的交付是其目前為止準備的最充分的一次,為了迎接新車的上市,其進行了產能優(yōu)化,因此才在成都車展上進行首批代表車主的交付,同時這也是在向外界發(fā)聲,小鵬為MONA M03的產、銷等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理想在車展上宣布了智能駕駛的最新進展與未來規(guī)劃,理想汽車產品部高級副總裁范皓宇表示:“隨著無圖NOA發(fā)布,理想汽車城市NOA日均里程提升3倍,城市NOA日均活躍度提升8倍。另外,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視覺語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動駕駛技術架構開啟萬人體驗團招募,新一代產品將進入有監(jiān)督自動駕駛的新階段。理想汽車自動駕駛產品面向車主免費?!?/p>

      理想在智能駕駛領域進化的速度飛速,其在7月15日起陸續(xù)向L系列和MEGA用戶推送無圖NOA。據(jù)介紹,無圖NOA在城市、城鎮(zhèn)、二級道路都能行駛,相比以往版本在鳥瞰視圖、感知能力、規(guī)控能力,還有整體系統(tǒng)能力方面都得到全面的提升,可以應對更多的條件和環(huán)境。

      目前,汽車行業(yè)已經進入智能化新時代,智能駕駛能力成為衡量車企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而端到端技術作為當下最新的技術路徑,在智能駕駛時操作更加擬人同時更絲滑。而理想從2021年才開始自研智能駕駛,但得益于組織效率以及戰(zhàn)略重心等方面的調整,讓理想在短短1年內就從追趕者進入了頭部企業(yè),這也顯示了其對自動駕駛技術的高度期望和投入。

      豪華品牌重心各不相同

      本屆成都車展,沃爾沃品牌同樣沒有新車發(fā)布,但其卻通過展臺搭建和產品陣容展示了其在電氣化領域的成果和轉型的決心。參展陣容上,沃爾沃集結了旗下插混家族,包括沃爾沃S90插混、S60插混、XC60插混、XC90插混以及純電車型EX30和EM90。

      可以看到,沃爾沃的電氣化產品矩陣已經初具規(guī)模,首先是最為擅長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其早在2013年就發(fā)布了第一代插混產品,又在2年后推出第二代車型,如今推出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已經是第三代。

      在技術上,沃爾沃采用了P1+P4的雙電機架構搭配高功率發(fā)動機,這樣的動力組合擁有更好的經濟性和續(xù)航表現(xiàn),同時也不會犧牲動力性和操控性能。

      純電動領域,沃爾沃目前有EX30和EM90兩款已經上市的產品,還有一款待推出的EX90,三款車型涉及三大細分領域,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市場也給予沃爾沃良好的反饋,據(jù)其公布的數(shù)據(jù),7月全球銷量同比增長6%,1—7月沃爾沃汽車全球總銷量為44.55萬輛,同比增長13%;中國大陸的總銷量為87589輛,走量車型依然表現(xiàn)堅挺。

      新產品方面,沃爾沃表示2025年將會是沃爾沃整個新能源轉型的元年,屆時純電車型占比將達到50%,其余為混動車型,未來18個月將有4款全新純電產品亮相。

      而除了沃爾沃這種明確展示轉型決心的豪華品牌外,也有部分品牌決定堅守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本屆車展中,不論是一汽奧迪還是上汽奧迪均沒有新車發(fā)布,尤其是一汽奧迪依舊把Q5L當作展示和宣傳的主角。

      在國內新能源市場,奧迪旗下在售的車型有Q4 e-tron、e-tron以及Q5 e-tron等,從數(shù)量上來看能打的車型并不多,在影響力上也不及部分新興自主品牌。不過,奧迪品牌并未放棄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的搭建,從近些年奧迪品牌參加各大車展的陣容來看,逐步將重心轉移至燃油車。因此,從品牌的角度來說,穩(wěn)固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是當前的重點發(fā)展方向。

      日系合資品牌開始躺平

      合資品牌方面,大部分日系品牌在本屆車展基本都沒有舉辦活動,同時也沒有重量級的車型發(fā)布。在廣汽本田、東風本田、廣汽豐田和一汽豐田之中,僅有廣汽豐田舉辦了一場關于智能科技的發(fā)布會。

      發(fā)布會上,廣汽豐田宣布在智能駕駛方面正在實現(xiàn)從L2到L4的全覆蓋,通過與Momenta的合作,L2++同級的端到端智駕即將首發(fā)搭載于鉑智3X,這款車也是廣汽豐田首款端到端無圖智駕車型;智能座艙方面,廣汽豐田與騰訊、華為開展全面合作。從發(fā)布會上的信息來看,廣汽豐田正在積極整合國內優(yōu)勢資源,推動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技術水平實現(xiàn)快速進階。

      有別于廣汽豐田積極轉型的態(tài)度,另外幾個日系品牌則是將本屆車展作為大型銷售展會,展臺展示的是當家車型和優(yōu)惠信息。

      由此可見,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下,水土不服的情況愈發(fā)明顯,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日系品牌技術更新慢、產品迭代時間長以及競爭力下降等。長期以來,日系車以品質和可靠性贏得了消費者的信任,但在如今年輕化、個性化以及科技化的浪潮下,日系車的設計和配置越來越保守,吸引力下降明顯。

      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日系車相較于自主品牌在轉型時更加猶豫不決,這也導致錯過最佳發(fā)展期。早在2021年,本田中國就曾在電動化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宣布未來電動化轉型的路線以及新的純電品牌“e:N”,發(fā)布會現(xiàn)場還亮相了5款新車。但在3年內僅有兩款純電動車量產上市。作為最早推出電動車的汽車品牌,日產也沒有抓住發(fā)展的風口,其推出純電SUV車型ARIYA艾睿雅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飽和。

      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市場,日系車的產品競爭力不足,難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多重因素導致日系車出現(xiàn)銷量持續(xù)下滑、車展展臺冷清、產品無人問津的困境。

      積極擁抱市場變化、加速推進轉型戰(zhàn)略,才能在技術飛速迭代的當下滿足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本田中國在今年4月發(fā)布了全新電動品牌——“燁”,同時亮相了三款新車。按照規(guī)劃,該品牌到2027年將推出6款車型。等到2035年,本田中國純電動車銷售占比將達到100%;8月初,本田、日產、三菱就共同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備忘錄,三家公司將在純電動汽車和智能化方面展開合作。以此來看,日系品牌區(qū)別于其它品牌,當前的難點不僅限于新能源陣營,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的丟失更應當引起重視。

      從以上品牌在車展上展示的信息來看,雖然沒有發(fā)布新產品,但卻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造勢”,增強用戶和潛在消費者的信心。在行業(yè)愈發(fā)內卷的當下,越來越多的車企開始明白與其扎堆發(fā)布新車搶占流量,倒不如以新的角度和方式來展示企業(yè)目前的發(fā)展,而這種形式,在未來的車展上或許會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蒔伊)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