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網訊 一壓一搓一卷……手腕翻飛間一個個好看又好吃的莜面窩窩、莜面魚魚、莜面鈍鈍便呈現在大家眼前。移步換景,嬌艷欲滴的花朵、栩栩如生的祥龍這些加入蔬菜汁的花式莜面更是營養(yǎng)又吸睛。
在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武川縣,當地民眾世代種植莜麥。被譽為“中國莜面之鄉(xiāng)”。如今武川縣民眾更是借助莜麥的力量,打造“非遺莜面”美食,帶動旅游業(yè)及相關產業(yè)發(fā)展。2019年武川縣正式退出國貧縣,摘掉了“窮帽子”,解鎖了幸福密碼。
村民趙秀珍在武川縣開起了農家小院,依靠莜面特色美食,年收入達到10萬左右。作為莜面技藝非遺傳承人的她,還將這門手藝傳給了云南的兒媳婦。
農家院老板趙秀珍說:“我一直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一直就是吃這個莜面長大的,也愛做莜面也愛吃這個莜面。我是從2010年就經營農家樂了,哪個顧客來也吃這個莜面都挺認可的,都說吃上口感也好,口味也好,他們胃里面也舒服,我就越做越上勁。我的(兒媳婦)是云南的,現在做的也行了,也能成型了。”
2009年,莜面手工制作技藝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曾是家庭主婦的王改玲如今成功申報非遺傳承人。在老一輩的帶領下,王改玲現在可以做出近百種莜面花樣。
依靠制作莜面的技藝,王改玲家中的收入增長了,自己也走出了家門,開闊了眼界。
莜面技藝非遺傳承人王改玲說:“我從小就是我媽一和莜面我也做。就像原來收入來源,我家庭婦女沒有來源,(現在一年)能掙四萬多五萬來塊錢。讓咱們武川縣這個石磨莜面,傳遍全國,走向全世界,為打造咱們這個武川莜面,就像我們作為傳承人也得好好地加把勁,好好地傳承,要讓更多人能了解到這個石磨莜面吃了對人體的好處?!?/p>
據介紹,莜面的營養(yǎng)成分是其它面粉的7倍以上,又具有獨特的味道,因此深受食客的青睞。武川縣當地深挖“莜面寶藏”,形成了莜面產業(yè),實現加工廠、展示館、美食店、非遺技藝傳習所等多種相關產業(yè)。莜面美食也作為中華料理兩次走進聯合國。
武川縣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張世杰說:“由于這個莜面美食的這個推廣,又帶動了武川莜面的種植,武川莜面這幾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大約5倍的種植面積,老百姓呢從這個種植莜面,增加了好多的收入。另外呢我們也積極發(fā)展這個鄉(xiāng)村的旅游,現在已經就是有35家星級農家樂,里面的主要的餐飲餐食也是主打的一個武川的莜面。通過武川莜面的制作技藝,又增加了群眾的收入,讓武川莜面的知名度進一步擴大,美譽度進一步提高。”
記者 陳峰 呼和浩特報道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