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有“帶貨一姐”之稱的薇婭最近翻車了。據(jù)媒體報道,薇婭直播間售賣的一款198元潮牌“Supreme聯(lián)名小風扇”,被發(fā)現(xiàn)并非Supreme聯(lián)名,而是山寨貨。對此,薇婭在微博上公開道歉,稱要“永遠銘記教訓”“不會回避應承擔的責任”。
不過,對于薇婭的道歉,許多人并不認可。有網友表示,薇婭的回應有3個問題:一是她并未承認售假,而只是稱此事為“授權爭議事件”,這明顯是在混淆視聽;二是面對質疑時,回應稱問題產品為某平臺官方小二推薦,“不是我理想中的Supreme”,這是在甩鍋;三是沒有承擔責任的誠意,道歉之外,所有的代價都推給了商家——“希望商家能夠對所有買的人進行全額退款,不退貨”。
事實上,在事發(fā)的10多天前,已有網友提醒薇婭,其直播間的這款風扇可能是山寨產品;也有人發(fā)微博指出,Supreme品牌從未和國產品牌做過聯(lián)名。但這些都未引起薇婭團隊的注意,或者,他們看到了,但并沒有放在心上。
不管是沒注意還是沒放在心上,都暴露出薇婭團隊風險意識的不足及責任意識的缺位。在直播帶貨領域,眾多“網紅”接連翻車,作為頭部大主播的薇婭早該引起警惕。并且,薇婭團隊確曾遇到過風險:2020年1月,意大利輕奢品牌ASH發(fā)文,指控“薇婭viya高端定制女鞋”仿制其品牌旗下多款產品;同年3月,原創(chuàng)設計品牌squarecircle指控薇婭直播間銷售的一款針織衫產品是抄襲其款式設計的“山寨貨”。這些風險,其實是薇婭團隊自己制造的——對進入直播間的商家及其產品進行把關,并不難,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檢查相關證照文件,比如商家的商標證明。但進入薇婭直播間的風扇商家并未提供商標證明,而只是出示了一份商標申請文件(2021年剛申請且尚未獲準注冊)。沒有獲批的商標是不能使用的,這是最基本的經營常識。顯然,薇婭直播間的大門把關太松。
對于直播帶貨屢屢出現(xiàn)售假問題,專家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主播團隊在商業(yè)利益誘惑下明知故犯“知假售假”;二是主播團隊在品牌授權和管理規(guī)范上存在漏洞,或是審核能力不足導致合作售假問題出現(xiàn)。利益動機很容易理解,畢竟,相比真貨,山寨產品和假貨的利潤要高多了。而且,如今造假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山寨貨越來越“逼真”,被發(fā)現(xiàn)的概率變小,這也助長了一些主播動歪心眼。當然,就算露出馬腳,售假被發(fā)現(xiàn)、被查處,最終付出的代價(相比收益)也并不算大。這種“值得”的預期,成為部分主播敢于頂風售假的最主要原因。
因管理上存在疏漏而導致被動售假,這對于實力較弱的直播團隊而言,的確是一個大問題。羅永浩曾公開表示,包括他的團隊在內,許多直播電商服務機構規(guī)模都不大,對產品和供應鏈的控制力度不夠強,難以跟大型電商平臺相比,因此“不敢承諾做到百分之百無假貨”。但能力不足并不能成為主播們推卸責任的理由。只要是售假行為,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涉嫌違法,都要承擔相應責任。
回到薇婭售假這件事,從上述分析可知,試圖蒙混過關顯然是不行的。根據(jù)《反不正當競爭法》有關規(guī)定,薇婭作為產品宣傳方,同時作為廣告代言人,進行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商業(yè)宣傳,需要承擔行政責任;而依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條款,售假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消費者可向經營者提出“退一賠三”的賠償要求。
面對售假現(xiàn)象嚴重、“網紅”主播翻車不斷的現(xiàn)實,民眾呼吁對直播帶貨監(jiān)管要嚴些再嚴些。國家互聯(lián)網信息辦公室、公安部、市場監(jiān)管總局等7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的《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已于5月25日正式實施。該辦法可以說是對民眾關切的回應,它作為國內第一個關于網絡視頻營銷活動的自律規(guī)范,對直播行為劃定了8條紅線,突出直播間5個重點環(huán)節(jié)管理,同時明確了相關部門以及相關主體的責任。我們期待,該辦法出臺實施,可以給直播帶貨市場來一次大整肅,讓其步入規(guī)范發(fā)展的軌道。
《中國質量報》【觀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