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您好,歡迎訪問中國質量新聞網汽車資訊
      當前位置:>>汽車資訊>>新聞>>國內

      福特、名爵、愛馳……大眾排放池不斷加碼 滿足法規(guī)到底有多難?

      2021-01-20 18:30:22中國質量新聞網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余昶) 繼2020年大眾集團聯(lián)合上汽集團及其子品牌名爵,共同組建二氧化碳排放池,分攤二氧化碳排放量后,再次增加碳排放池成員。據歐洲汽車周報報道,大眾集團正與愛馳汽車、倫敦電動車公司(LEVC)和Next E.Go Mobile三家電動車制造商組建排放池,以幫助其滿足歐盟嚴格的二氧化碳減排目標。


      圖片來源:大眾汽車

      大眾發(fā)言人表示“12月另外三位合作伙伴加入了大眾排放池”,此次成員擴張可以幫助大眾降低2020年總排放量。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發(fā)言人沒有透露具體能降低多少碳排放量。


      圖片來源:愛馳官方網站

      目前,愛馳正在歐洲擴大市場份額;LEVC隸屬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也正在歐洲推廣混動出租車和電動貨車;Next e.GO Mobile計劃今年開始在德國生產小型電動車。名爵等品牌在歐洲也有著穩(wěn)定的銷量,其中大眾更是擁有奧迪e-tron、e-Golf等歐洲暢銷新能源車型。

      就算大眾排放池有著這樣的“深度”,依然不敢說已經達到2020年歐盟要求的碳排放標準,還在不斷尋找更多伙伴。所以歐盟的排放法規(guī)到底有多難滿足?

      減少碳排放對于加快生態(tài)文明建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水平保護都具有重要意義,各國對于車企的碳排放都具有相關的政策引導。


      圖片來源:歐盟碳排放規(guī)定

      2020年生效的歐盟碳排放規(guī)定,在2021年的基礎上,到2025年,碳排放量減少15%;到2030年,減少37.5%;使用NEDC的測試方法,2021年的碳排放量具體數值是:95g/km,2025年降至81g/km,2030降至59g/km。不達標,將面臨巨額罰款,每超標1g/km,將罰款95歐元。

      根據上述標準,要達到95g/km的碳排放,意味著油耗在4.1L/100。而傳統(tǒng)的汽油發(fā)動機很難進一步進行本質上的革新,只有大力發(fā)展新能源車,擺脫傳統(tǒng)燃油車,才可能達到上述標準。

      面臨這樣的局面,車企既不能立刻放下已經鋪開的傳統(tǒng)汽車,更不可能快速鋪開新能源汽車市場,轉型時期最是尷尬。無獨有偶,不僅是大眾在海外面臨這樣的局面,國內車企同樣有這樣的困擾。

      早在2017年9月我國就正式發(fā)布雙積分政策。2020年6月22日,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正式發(fā)布《關于修改〈乘用車企業(yè)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的決定》,新的管理辦法進一步收緊了對于排放的要求,并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實施。


      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圖片來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然而就在中國雙積分政策順利的同時,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1)上公開算了一筆賬:長安集團2020年因雙積分造成的單車減利約4000元。

      此外,朱華榮還表示,不只是長安汽車,2020年六大汽車集團都受到新的雙積分政策影響,產生的雙積分均為負值,且由于新能源積分價格不斷水漲船高,車企因此出現(xiàn)增虧的普遍現(xiàn)象。

      針對雙積分政策,各大車企都是諱莫如深,很少正面談及,朱華榮一番爆料,將隱藏在暗里的糾結公之于眾。

      “到2020年年底,企業(yè)之間新能源汽車正積分交易價格已經達到3000元一個積分,而2019年最高也就是800多元,低的話兩三百成交的也有?!毙履茉雌噷N瘯L李金勇曾公開表示。

      也就是說,新能源汽車積分已帶來或等同于可觀的利潤,有的企業(yè)可以成為積分富翁,有的燃油車企業(yè)則成了“負翁”。

      對此,朱華榮還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就有:各地方政府與國家戰(zhàn)略規(guī)劃要保持一致,有序的規(guī)劃新能源車輛的比例及提升路徑,指導企業(yè)有計劃的實施產品和產能的規(guī)劃,減少社會資源的浪費;構建積分池,解決雙積分的問題,平抑價格波動,穩(wěn)定產業(yè)各方的經營預期。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政策先行的轉型時期,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車企都面臨著“陣痛”,在這樣的局面下,只有果斷的取舍,才能迎來蛻變。

      ((責任編輯:陸明)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