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訊(實習生 劉嘉運)目前,芯片供不應求的情況困擾著全球汽車廠商,已有德、美、日等多國車企采取了不同程度的減產(chǎn)或停工舉措。雖然汽車產(chǎn)能十分緊張,但市場的消費需求絲毫沒有減弱,根據(jù)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21年1-6月國內汽車銷量達1289.1萬輛,同比增長25.6%。
(保時捷某經(jīng)銷商 圖片來自保時捷)
為面對供不應求的現(xiàn)狀,保時捷官方近日宣布了一項策略:將在部分車型上使用臨時芯片代替,當真正的芯片有貨時,再進行替換。
不僅僅是保時捷,全球各大汽車廠商都在思考對策來應對芯片短缺的現(xiàn)狀。今年7月底,特斯拉在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時也透露了使用臨時芯片的想法,并且將重寫汽車軟件以支持替代芯片。
受“缺芯”影響,很多保時捷準車主無法按時提車,這無論是對于車主還是車企都造成了很大影響。為提高交付能力,保時捷計劃讓新車先安裝臨時芯片代替,等正式芯片生產(chǎn)完成后再通知車主到店更換,這些臨時芯片將安裝在車輛的非必要功能模塊上,不會對車輛的安全性產(chǎn)生影響。與此同時,保時捷將把有限的車輛必要芯片留給利潤較高以及排放更低的車型,以完成減排任務。
(保時捷純電車型Taycan 圖片來自保時捷)
2021年上半年,保時捷在全球范圍內共交付了15.37萬輛新車,其公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全球營業(yè)收入165.3億歐元,銷售利潤27.9億歐元,銷售回報率達16.9%,較去年同期提升明顯。
雖然保時捷今年上半年利潤增長明顯,但是下半年要面對更加嚴峻的芯片短缺難題,當新車開始搭載臨時芯片后,下線時間和交付時間都將進一步縮短,這種“迫不得已”的臨時芯片策略將有效緩解保時捷一部分經(jīng)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