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訊(廣島) 近日,中通快遞因“包裹踩踏”事件引發(fā)廣泛關注。據(jù)媒體報道,中通快遞的一名快遞小哥在送快遞時突然情緒失控,當著用戶的面將包裹踩得稀巴爛。
網(wǎng)絡流傳的視頻及資料信息顯示,上海的宋女士在網(wǎng)上購買了一包餅干,中通快遞員將包裹送錯了,隨后她收到了同小區(qū)居民電話,讓她和快遞員聯(lián)系,將包裹拿走。然而,快遞小哥卻建議宋女士自己去拿回包裹;而宋女士卻認為,既然是快遞小哥送錯的,理應讓他自己把快遞取過來。于是,宋女士向商家投訴了。后來快遞小哥就打電話通知宋女士,表示會把送錯的包裹送上門。第二天,快遞小哥確實如約上門了。但卻發(fā)生了驚人的一幕。中通快遞小哥當著宋女士的面,情緒失控地把她的包裹踩得稀碎。
據(jù)悉,宋女士對此選擇報警處理,又聯(lián)系了中通快遞客服反映情況。她希望中通快遞能道歉,并按照貨物實價,退一賠一,但后者表示,只能按照遺失物品標準賠償。中通快遞相關人員表示,“這種丟失件的話,從不做二次賠付,之前已經(jīng)賠付過宋女士一次了。”宋女士稱,中通快遞之前賠付的不是她,是商家。
為進一步了解事件的詳細情況,相關賠償事宜,以及中通快遞將如何處理此事,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聯(lián)系了中通快遞客服,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已記錄相關問題,后期會有專員進行回復。截至發(fā)稿時,中通快遞未有相關人員給出回復。
對于本次事件該如何進行賠付的問題,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咨詢了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維維。
王維維表示,本事件中,通過視頻可證明,快遞公司工作人員實施了惡意損壞包裹的行為,超出了平時常見的包裹丟失、破損問題范圍,“適用遺失物標準”這一說法確實不太合適。因此寄件人即商家可以依照《民法典》里的規(guī)定,一方故意侵犯另一方利益并造成損害,應按照物品的實際價值進行賠償,要求快遞公司按其損失財物的實際價值賠償。
“但宋女士希望中通快遞在賠付商家后又向其賠付,實現(xiàn)雙倍賠償?shù)囊髤s并非合理。首先在中通快遞向商家賠付后,商家自然會向買家宋女士提供退款或者再次發(fā)貨的服務,以此填補宋女士的實際損失。其次,根據(jù)《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退一賠一’通常發(fā)生在經(jīng)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了人身或財產(chǎn)損害、銷售的商品存在不合格、質量有缺陷問題等情形。宋女士作為貨物收件人,其情形不適用于退一賠一。”王維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