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你的外賣被“動”過嗎?近年來,外賣食品安全問題反復成為吸引眼球的輿論話題,使得外賣密封防護成為外賣行業(yè)管理的重要課題。
2020年10月23日中國烹飪協(xié)會發(fā)布團餐標準《餐飲外賣密封規(guī)范》(T/CCA016-2020),對餐飲外賣密封措施、密封材料、密封操作人員、消費者監(jiān)督等制定了具體要求。
何為外賣食品密封措施?
密封措施:在餐飲外賣打包環(huán)節(jié),為防止餐飲外賣食品在配送過程中被打開,保障餐飲外賣食品完整性采取的保護措施。密封措施應滿足一次性使用且不可復原的要求,應采用開封后或破壞后容易被消費者識別的密封措施。與餐飲外賣食品直接接觸的密封材料,應符合GB4806.1 2016的要求。
常見外賣食品密封措施有哪些?
常見密封措施及使用:
消費者如何監(jiān)督?
《餐飲外賣密封規(guī)范》明確:餐飲服務提供者承諾提供密封措施的,宜及時在經營活動主頁面進行公示或提供“密封措施選項”等方式告知消費者。消費者可在收餐時對是否使用密封措施進行檢查,對承諾使用而未實際提供的、未達到密封效果的,可及時反饋餐飲服務提供者或網絡餐飲第三方平臺。
延伸資料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guī)范》有關餐飲外賣食品安全規(guī)定要求:
1.送餐人員應保持個人衛(wèi)生。外賣箱(包)應保持清潔,并定期消毒。
2.使用符合食品安全規(guī)定的容器、包裝材料盛放食品,避免食品受到污染。使用一次性容器、餐飲具的,應選用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材料制成的容器、餐飲具,宜采用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容器、餐飲具。
3.配送高危易腐食品應冷藏配送,并與熱食類食品分開存放。
4.從燒熟至食用的間隔時間(食用時限)應符合以下要求:燒熟后2小時,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熱藏)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后4小時。
5.宜在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裝上,標注食品加工制作時間和食用時限,并提醒消費者收到后盡快食用。
6.宜對食品盛放容器或者包裝進行封簽。
(來源:福建省漳州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