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子川
翻閱盧山的詩集《將雪推回天山》,我屢屢被一種大氣磅礴而又質(zhì)樸、悲憫的氛圍所籠罩,為才華橫溢的詩人身上流淌的家國情懷所感染。這部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展示了盧山從浙江杭州遠(yuǎn)赴新疆兩年多生活和工作的所見所感。全書收錄百余首詩歌,分為“將雪推回天山”“塔里木來信”和“阿拉爾之夜”3個小輯,堪稱是一部江南詩人獻(xiàn)給雪域大地的生命長歌。
作為參加《詩刊》第38屆青春詩會的詩人,盧山很早就完成了他的“杭州三部曲”(《三十歲》《湖山的禮物》《寶石山居圖》),并因此享譽詩壇。而最新推出的《將雪推回天山》,帶給讀者的卻是完全不一樣的閱讀震撼。當(dāng)詩人脫掉鞋子在沙漠狂奔,他找到了一種全新的詩歌語言,找到了粗糲的精神之鈣?!拔鞑麃喌暮L(fēng)把我/雕刻成一枚鋒銳的冰凌/塔里木的地火燃燒著/我內(nèi)心的激越之血”(《塔里木之夜》)。胡楊、紅柳、駱駝、黃羊、野馬、雪豹這些雪域的“原住民”,和沙丘、鹽堿地、雪山以及天山、塔克拉瑪干、塔里木河等交織在一起,陌生化詞匯在這部詩集中紛至沓來,讓人目不暇接。
令人欣慰的是,詩人并不是炫技式地隨意鋪陳,更不是簡單化進行名詞的堆砌,而是用詩歌的魔棒,將這些植物、動物、地名、自然景觀任意驅(qū)使,讓這些物象活靈活現(xiàn)地在文字中跳動,演變成一個個飽含哲思、豐富的意象,意象和意象相互碰撞、激蕩,勾勒出的邊疆意境又是那么的雄渾統(tǒng)一。
盧山對新疆的人文、地理、歷史甚至宗教,做了大量研究。源于熱愛的沉浸式寫作,使他的詩歌里可以擠出甘苦和眼淚。試想一下,倘若沒有一種與天山打成一片的深沉情感,沒有把身心安放在塔里木,沒有“向駱駝刺求救,拜芨芨草為師”(《沙漠之王》),沒有認(rèn)石頭為兄弟,視沙海中一棵駱駝草為親人,是斷然寫不出上述文字的??梢钥隙?,盧山是用赤子之心在感受新疆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石,用心血在詩行之間展翅高歌。
年輕的盧山真誠待人,不世故、不圓滑,詩歌抒寫卻頗為老成,時時處處透露出濃郁的悲憫情懷。捧讀這部來自于“雪山的教誨和恩典”的詩集,我常常為詩人語言的張力所折服。用盧山自己的話說,他在“努力修煉詩歌的氣場”。盧山的詩歌語言很干凈、純粹,想象力迥異于常人,這一點從書名《將雪推回天山》便可領(lǐng)略一二。他的文字有時候熱烈滾燙,有時候又極其冷峻、克制?!痘樠┍墓陋殹氛自娙亲匀痪拔锏拿鑼?,“一只花臉雪豹的孤獨/比早春的巖石還冷”,將主觀情緒躲藏在文字背后。《沙海駝峰》“鬢染霜雪的中年人步履蹣跚/如一只塔里木的老駱駝”,刻畫人物自然貼切,毫不造作。相信無論身在何方,盧山都會如他所言“今后我將帶著一生的戰(zhàn)栗寫詩”。
《中國質(zhì)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