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3月27日訊(記者汪承賢)在??隰[市中,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依然保存著各種“坊”,聞名遐邇要數(shù)解放西隱藏在騎樓里的“居仁坊”和府城里的繡衣坊等。
海口市老街區(qū)解放西騎樓老街片區(qū),就能見到一個具有南洋風格的牌坊,門額題著“居仁坊”。記者汪承賢攝
“居仁坊”內保存的老建筑。記者汪承賢攝
“居仁坊”的通道文化氛圍濃。記者汪承賢攝
走在??谑欣辖謪^(qū)解放西騎樓老街片區(qū),就能見到一個具有南洋風格的牌坊,門額上題著“居仁坊”三字。歷史資料顯示,它以前有個古老的名字叫“馬房村”,300多年前,這座老社區(qū)是駐扎在??诘拿鞔婈犕婉R場所,因此得名“馬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里居住,逐漸成為城區(qū)內主要居住區(qū),形成“坊”。據(jù)說,“居仁坊”為清代定名。
海口市老街區(qū)解放西騎樓老街片區(qū),就能見到一個具有南洋風格的牌坊,門額題著“居仁坊”。記者汪承賢攝
“居仁坊”內的太陽太陰廟。記者汪承賢攝
“居仁坊”幸福生活的人們。記者汪承賢攝
來到府城,繡衣坊就坐落在這里,每年正月十五,數(shù)以萬計的市民都要游走繡衣坊。老府城人都知道,“繡衣坊”因古時皇帝賜名而名揚天下。據(jù)史載,繡衣紡始建于明代,當時這條街巷的會館中,聚集了很多到此求學的讀書人,街巷中常見秀才文人行走。這里也居住著很多的大戶人家,并出仕為官。明清時期,讀書人都穿刺繡的衣服,繡衣成為封建社會讀書人身份的象征。相傳明代皇帝聽聞此地求學之風盛行,人文蔚起,遂欽賜“繡衣坊”牌坊。當?shù)毓賳T將此牌坊立于街巷口,自此繡衣坊聲名遠播,聞名瓊島內外。
老井保存完好。記者汪承賢攝
在老城區(qū)里的繡衣坊,記者汪承賢攝
解放西的人和坊。記者汪承賢攝
振龍坊。記者汪承賢攝
解放西的人和坊。記者汪承賢攝
水巷口的“毓秀坊”。記者汪承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