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汽車交付15414輛,同比增長202%;
理想汽車交付11034輛,同比增長125.2%;
哪吒汽車交付12026輛,同比增長270%;
零跑汽車交付10059輛,同比增長193%;
蔚來汽車交付9985輛,同比增長37.6%……
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訊(余昶)3月是新能源車的豐收月。剛剛踏入4月,小鵬、理想、蔚來、哪吒、零跑等造車新勢力就迫不及待的將3月成績單公之于眾,透露著些許炫耀。確實,我們常用“萬輛俱樂部”“月銷量過萬”作為車型或者車企的發(fā)展尺度。
受疫情、芯片短缺、電池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造車新勢力第一二陣營的差異越來越小,“蔚小理”自然不必多說,哪吒和零跑也不斷追擊。那么2022年這些新勢力究竟是乘了什么風?
從銷量數(shù)據(jù)來看,增速最快的是哪吒汽車。哪吒汽車交付12026輛,同比增長270%。2022年第一季度,哪吒汽車共交付30152輛,月均銷量過萬,同比增長305%。其中,3月哪吒V車系交付8122輛,創(chuàng)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53%,連續(xù)6個月為造車新勢力純電SUV銷量冠軍;哪吒U Pro交付3904輛,同比增長9660%,有望連續(xù)4個月成為造車新勢力純電SUV銷量季軍。
哪吒汽車與360合作后,主攻10萬元級別的電動汽車市場,與蔚來、小鵬、理想的產(chǎn)品形成層差。事實上,中低端市場一直是新能源汽車蓬勃發(fā)展的有力支柱,更別提在新能源汽車漲價的對比下,低價位車型更能博得關注。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電動汽車在發(fā)展過程中,車輛價格越低,車輛成本控制越難,同時單車利潤也低。如果車企想要憑借車輛利潤來獲得長足的發(fā)展,需要下更多功夫來平衡日益增長的車輛成本。
小鵬汽車3月的增速也不可小覷,在一定的銷量基礎之上還能達到202%的增量。具體車型方面,小鵬P7交付9183輛,小鵬P5在3月交付4398輛,G3系列交付1833輛。今年小鵬汽車在1月底到2月春節(jié)期間對肇慶工廠進行了技術(shù)改造,2月全面恢復生產(chǎn),加上由于產(chǎn)能受限積壓的訂單,推動3月份的交付數(shù)量增加,讓小鵬汽車重回銷冠。
零跑汽車的出圈也讓人感到驚訝,3月零跑汽車的銷量為10059輛,環(huán)比增長192.8%,成為這五家造車新勢力中最后一家實現(xiàn)銷量突破萬輛的企業(yè)。2月零跑汽車銷量出現(xiàn)環(huán)比大幅下滑,零跑汽車方面解釋稱主要是受春節(jié)假期及芯片、電池供應鏈緊張影響。
3月零跑汽車實現(xiàn)爆發(fā)式增長,一方面是此前積壓的訂單得到釋放;另一方面是零跑C11車型所在A級純電動市場整體增速較快,零跑汽車也得以快速放量。按照3月零跑汽車已遞交的招股說明書,截至2021年底,零跑汽車共有22536輛C11訂單,當年完成其中3965輛的交付。
憑借理想ONE一款車型的理想汽車3月實現(xiàn)交付量11034輛,同比增長125.2%;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累計交付輛為31716輛,同比增長152.1%。理想汽車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兼總裁沈亞楠表示:“因受到長三角疫情的影響,部分零部件供應短缺導致生產(chǎn)受到影響,正在采取更多措施,以確保零部件的供應,盡可能地確保生產(chǎn),縮短預訂理想ONE用戶提車等待周期。”
而在第一陣營中的蔚來汽車3月表現(xiàn)相對較弱,交付量未超過萬輛,排名跌至第五。蔚來汽車已經(jīng)連續(xù)三個月交付量未突破萬輛。今年第一季度,蔚來汽車累計交付量為25768輛,同比增長28.5%。按照蔚來汽車的計劃,其純電動轎車ET7已于3月28日開啟交付。
各家3月的增長量或多或少,但是都屬于高速發(fā)展的趨勢。這其中的根本原因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在增長的同時還蠶食燃油車市場。2022年1-2月,全球廣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到164萬輛;插混、純電、燃料電池等狹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13萬輛,同比增長95%,今年以來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總體呈現(xiàn)快速增長趨勢,已經(jīng)達到9%。
具體到中國市場,狹義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73.4萬輛,全球占比高達65%;超過歐洲的23萬輛和北美洲的14萬輛。乘聯(lián)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轉(zhuǎn)向市場化驅(qū)動并形成較強的內(nèi)生增長動力,是中國帶動全球新能源車市場增長的主要原因。”
另外,對于造車新勢力3月銷量的增長,還有觀點認為3月多家車企宣布漲價,提前消耗了部分需求,疊加3、4月疫情導致的產(chǎn)能供應不足和訂單提前釋放的因素,4、5月或?qū)瓉硇履茉雌囀袌龅摹暗勾汉?,以訂單方式完成交付的新勢力或?qū)⒂葹槊黠@。
實際上,目前供應鏈危機仍未完全緩解。理想汽車CEO李想在其社交賬號上表示,二季度電池成本上漲的幅度非常離譜。崔東樹也表示,今年以來原材料漲價導致動力電池價格上漲速度超出業(yè)內(nèi)預期,新簽訂的訂單讓車企壓力增加。(圖片來源各車企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