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2月26日電 (記者李曉喻)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26日在上海表示,結構性改革要和宏觀政策結合,講順序、講配套。在經(jīng)濟整體蕭條階段,要盡量選擇帶有擴張性的、見效快的改革措施。
作為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配套活動,G20結構性改革高級別研討會當天在上海舉行。樓繼偉在會上作此表示。
2016年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元年。樓繼偉指出,結構性改革措施有些是緊縮性的,有些是擴張性的;有些短期即可見效,有些長期才能見效?!霸谡麄€經(jīng)濟比較蕭條的階段,如果有空間,(改革)要盡量選擇擴張性的、見效比較快的。”同時,總需求管理應適當擴張,為改革提供支持?!霸谶@兩方面,中國幸好都有選擇余地。”
在樓繼偉看來,所謂擴張性的結構性改革措施,一是赤字率擴大,“我們還有財政空間?!?/p>
目前中國財政赤字占GDP比重顯著低于60%的國際警戒線。中央經(jīng)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
第二,在順序選擇上,“見效最快的是解除管制”,即推進簡政放權。此外,有針對性的減稅,推行鼓勵創(chuàng)新的減稅政策效果也比較快。
樓繼偉表示,下一步要增強勞動力市場的靈活性和流動性。此外,加快城鎮(zhèn)化進程,加強質量、環(huán)境和專利方面的監(jiān)控和執(zhí)法也可產(chǎn)生擴張性效果。
他指出,帶有緊縮性的改革措施包括“過分的、不可持續(xù)的福利的削減”,以及化解產(chǎn)能過剩,特別是幫助下崗工人,“這都是必須要做的”。
“結構性改革要和宏觀政策相結合,講順序、講配套,實現(xiàn)短期和長期增長的可持續(xù)。”樓繼偉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