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頻道>>

      東北三省和內蒙古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將調整

      2016-03-29 09:58:50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28日消息(記者劉祎辰)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國家糧食局等部門今天召開媒體通氣會,今年,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qū)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將進行改革,調整為“市場化收購”加“補貼”的新機制。

         近年來我國糧食連續(xù)增產,玉米尤其突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全國玉米產量4491.6億斤,同比增加178.7億斤。而由于市場需求低迷,2015年玉米消費僅為3500億斤,過剩矛盾突出。

         而與此同時,2007年起,國家在東北地區(qū)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但由于國際糧價深度回落,國內糧價已成為全球“高地”。2015年臨儲價格下調后,玉米價格有所回落,但國內外每噸價差仍高達600多元。同時,大麥、高粱等玉米替代品進口數量激增,對玉米市場形成較大沖擊,供過于求持續(xù)加劇。

         國家發(fā)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表示,玉米臨儲政策調整勢在必行。近年來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逐步凸顯,特別是玉米已呈現階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庫存高企、財政負擔加劇,國內外價差較大,收儲和進口壓力逐步增大,用糧企業(yè)經營困難突出,不利于生產穩(wěn)定發(fā)展、市場平穩(wěn)運行和農民持續(xù)征收。

         對于新機制,劉小南強調這次玉米收儲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與過去實行的臨儲政策是一致的,都是堅持把保護農民利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具體說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調節(jié)生產和需求,生產者隨行就市出售玉米,各類市場主體自主入市收購;另一方面,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給予一定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資金撥付到省區(qū),由地方政府統籌補貼資金兌付到生產者,以保持優(yōu)勢產區(qū)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wěn)定。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