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財經(jīng)>>觀察>>

      觀察:供應過剩壓力猶存 油價年內會否第四次下調

      2016-09-18 11:20:57 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際原油市場的復蘇之路并不平坦。經(jīng)過8月中下旬的快速攀升,進入9月,國際油價不斷向下調整。受此影響,在“二連漲”之后,9月18日24時,我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再次開啟,國內油價有望迎來年內第四次下調。

      8月中旬,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曾一度重返每桶50美元,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也升至每桶48美元上方。而9月1日這兩大全球基準油價分別跌至每桶45.45美元和每桶43.16美元。雖然后期有小幅震蕩回升,但國際油價已無力挑戰(zhàn)前期的高點。

      在專家看來,國際原油市場的復蘇并不像先前料想的那么順利,尤其是供應過剩的壓力依然不容小覷。

      東方油氣網(wǎng)的特約專家表示,今年上半年加拿大等產(chǎn)油國遭遇黑天鵝事件導致供應削減,這些因素幫助國際油價在1月到6月之間翻了一番?,F(xiàn)如今,這些產(chǎn)油國形勢大多已扭轉,全球石油市場供應過剩的壓力卷土重來。

      今年二季度,國內外主流觀點普遍預期全球石油市場有望在下半年實現(xiàn)供需再平衡。如今看來,此前的料想似乎過于樂觀。

      9月13日,國際能源署發(fā)布報告稱,由于原油需求放緩,而供應卻在增加,預計到2017年上半年前全球油市將維持供應過剩狀態(tài)。

      今年8月,歐佩克石油產(chǎn)量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與此同時,由于需求增速放緩,供應不斷增加,經(jīng)合組織原油庫存量也升至歷史高位水平。在重壓之下,8月初紐約原油價格一度失守每桶40美元關口。沙特等產(chǎn)油國不得不重提限產(chǎn)口號以提振市場。不過到目前看,產(chǎn)油國喊口號式的救市策略,實際起到的提振效果并不持久。國際油價在8月中下旬經(jīng)過短暫興奮之后,進入9月很快重歸平靜。

      中宇資訊原油分析師高承莎表示,近日投資者對于產(chǎn)油國會議結果預期的樂觀心態(tài)開始左右搖擺,加之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消息的多變,導致美元出現(xiàn)漲跌拉鋸走勢,由此預計,短期內國際油價或將延續(xù)寬幅震蕩。

      資本市場上,投機基金也在不斷轉換風向。美國商品期貨管理委員會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在8月9日到23日的兩周內,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中投機基金凈多持倉量上漲37%,而在接下來的兩周里,凈多持倉量下降19.2%。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qū)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表示,國際能源署報告顯示,供應過剩的壓力將持續(xù)到明年上半年,這使得石油市場上投資者積極性受到打壓,國際油價缺乏上升動能。

      受國際油價震蕩下調影響,我國成品油價格在經(jīng)歷“二連漲”后,有望迎來一次小幅下調。這將是今年以來我國第四次成品油價格下調。

      根據(jù)《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guī)定,國內汽、柴油價格根據(jù)國際市場原油價格變化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調價生效時間為調價發(fā)布日24時。

      上一輪國內成品油調價發(fā)生在9月1日24時,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上調205元和200元。受中秋假期影響,9月18日24時,我國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開啟。

      “目前來看,本輪成品油調價不會擱淺,但可能是今年以來的最小降幅。”國內能源研究機構隆眾資訊油品分析師李彥表示,預計9月18日24時調價窗口開啟時,國內汽、柴油降幅分別為每噸120元和115元,折合92號汽油每升下調0.09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1元。

      國際能源研究機構安迅思數(shù)據(jù)模型測算,按照目前國際油價水平看,9月18日24時國內汽柴油零售價降幅預計在每噸105元,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下調0.08元和0.09元。

      雖然下調預期一直存在,但受到節(jié)假日出行旺季提振以及后期“十一”長假臨近的影響,加油站仍在加緊備貨,國內成品油批發(fā)市場上的汽柴油價格仍呈現(xiàn)漲勢。

      本輪國內成品油調價周期是今年以來第十八輪周期,汽、柴油價格經(jīng)歷兩次擱淺、三次下調、六次上調、六次因國際油價低于每桶40美元的“地板價”而不調整。至此,今年以來,我國汽、柴油價格累計分別上漲每噸470元和455元。(新華社記者 劉 雪)

      (責任編輯:八雨)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