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2月3日電(記者周潤?。?日,農(nóng)歷年三十,也稱“除夕”。按照習(xí)俗,除了菜肴外,南方要吃年糕,北方要吃餃子。民俗專家表示,“除夕”吃餃子和年糕均有象征意義,意在新年發(fā)財。
歷史學(xué)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餃子大約來自唐朝的西域,是一種帶餡的面食。宋代稱“角兒”,有不同的餡心,尚屬點心一類。元代稱“匾食”,至明代亦然,并開始成為過年必不可少的吉祥食品。“匾食”進入明代宮廷被稱為“水點心”,清代稱點心為“餑餑”,除夕包水餃,叫“煮餑餑”。
舊時過春節(jié)的餃子餡兒,大致分為羊肉白菜餡,通稱葷餃子;豬肉青韭、菠菜餡,通稱大餡兒餛飩;干菠菜白肉湯餡,通稱湯餃子;各種油炸素貨加白菜拌成的素餡,通稱素餃子?,F(xiàn)如今,餃子餡的種類已越來越多。
羅澍偉表示,餃子成為北方除夕的標(biāo)志食品,一方面因為餃子本身味美,中國民間有“餃子就酒,越喝越有”“好吃不如餃子”等說法。更為重要的原因是,餃子具有文化象征意義,餃子是時間的象征物,新舊年度的時間交替在午夜子時,正所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年”,吃餃子表示辭舊迎新,除舊布新。為此,后人又賦予餃子“更歲交子”之義,“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又由于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來,還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
年糕有諧音“年年高”的意思,因此,南方人有在除夕必食年糕的風(fēng)俗?!澳旮獾臉邮胶芏?,顏色也不少,特別是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金銀財寶,寓意新年發(fā)財,財源滾滾。”羅澍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