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據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fā)布的《2018年浙江省消保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旅游消費陷阱頻現(xiàn),老年群體成重點受騙對象。
2018年浙江省消保委組織共受理旅游服務消費投訴391件,相比于去年增長了約2倍,投訴排名靠前的依次為售后問題、價格問題、合同問題、質量問題和虛假宣傳問題。其中有不少專門針對老年群體的旅游消費陷阱,老年人成為重點受騙對象。
投訴反映的主要問題有:(1)服務質量縮水。如擅自降低住宿標準、縮短游覽時間、減少旅游項目、延誤或變更旅游行程等;(2)霸王條款退費難。在旅游合同中規(guī)定不公平不合理的條款,如約定過高的違約費用、交錢后概不退款等,在消費者有正當理由無法參加行程的情況下仍拒絕退款或只退一小部分款項;(3)旅游購物亂象。一些旅行社違法收取購物回扣,在旅途中推銷產品或帶游客去指定地點消費,甚至還存在賣假冒偽劣產品、強迫消費和對不消費的游客進行人身侮辱等現(xiàn)象;(4)額外收取費用。一些旅行社以低價游吸引游客,出行后再巧立名目加收費用。
原因分析:(1)一些旅行社利用消費者,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信息不對稱、認知能力弱等特點,通過虛假宣傳、設置消費陷阱等手段誘騙、強迫消費者購物或繳納額外費用,騙取消費者財物;(2)旅游消費糾紛大多發(fā)生在旅游過程中,游客較分散,取得相關物證和人證相對較難,因此糾紛難以得到有效解決;(3)部分旅行社不和消費者簽訂書面合同,口頭約定行程、時間、食宿標準等事項,導致消費者舉證困難;(4)簽約旅行社與履行地的接待社相互串通、推諉責任,導致一部分糾紛不能得到及時妥善解決。
浙江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建議:旅游主管部門應加大對旅游亂象的整治力度,要求旅行社嚴格遵守有關規(guī)定,誠實守信,規(guī)范旅游團隊的組織接待服務質量;規(guī)范導游服務行為,提高旅游從業(yè)人員的素質和待遇,改變導游起薪低、靠游客購物提成的薪資結構;旅游行業(yè)要加強行業(yè)自律,走出低價競爭的怪圈,多在線路發(fā)開設計、增值服務上做文章;消費者要理性消費,不一味追求低價,與旅行社簽訂合同時盡量把合同條款細化、明確化,避免落入價格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