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潘從武 本報通訊員 南小苑
參加傳銷組織后發(fā)生糾紛訴至法院,是否能獲得賠償?法院判決表明民間借貸涉嫌非法傳銷的,不屬于民事訴訟受理范圍。
劉某系戴某在傳銷組織中的下線,戴某系蔡某的下線。自2014年起,蔡某以做國家工程、從事連鎖經(jīng)營的名義騙取劉某及劉某發(fā)展的下線向傳銷組織繳納“投資款”,蔡某因此從傳銷組織分得70500元。2016年2月19日,蔡某向劉某出具欠條一份,言明:“今欠戴某做連鎖經(jīng)營傘下(劉某)人民幣柒萬零伍佰(70500)元,一年時間還清?!焙蟛棠澄磧斶€欠款,劉某遂訴至法院,請求判令蔡某償還欠款70500元及利息。法院一審判決,蔡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給付劉某70500元及利息。蔡某不服,上訴至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撤銷一審判決。
庭審中,蔡某稱,其與劉某均系傳銷組織成員。2015年,傳銷組織解散后,劉某見損失無法追回,遂糾集其上線戴某及下線眾人要求蔡某賠償損失,蔡某被迫出具欠條。該欠條所記載的70500元系傳銷組織的返利,屬于非法錢款。劉某辯稱,自己及其眾親友按蔡某的指示交付投資款時,并不知道是參與傳銷活動,后因公安機關(guān)破獲傳銷案,才知道受騙,于是找到了蔡某,蔡某出具欠條,承諾還錢,蔡某并未受到脅迫。
南京中院認為,當事人之間因傳銷行為發(fā)生糾紛訴至人民法院的,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遂依法裁定駁回劉某起訴。
主審法官李劍庭后表示,傳銷是法律禁止的活動,組織、領(lǐng)導(dǎo)傳銷活動是犯罪行為。參與傳銷活動,投入的資金不受法律保護,常常血本無歸。如果有人以介紹工作、生意或者投資為由,邀請或要求你交錢取得加入的資格,并且要求發(fā)展親朋好友參加,許諾可以從中提取高額報酬,一定要提高警惕。發(fā)現(xiàn)傳銷活動,及時向當?shù)氐墓ど绦姓芾聿块T或者公安機關(guān)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