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搶票APP就是打著提高概率的幌子,在收割公眾的焦慮。監(jiān)管部門理應給出明確說法,拿出實際行動。比如,付費“搶票”是否合理?該如何規(guī)范?如何解決透明度欠缺等一系列問題。不管怎樣,僅僅進行安全提醒,是遠遠不夠的。
本報評論員 王學義
“就差你幫我點一下了”“眾人拾柴火焰高,幫我加速領福利”“一起幫我掛機搶票吧”……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出行類APP推出了搶票服務,甚至各種外賣APP都增加了搶票服務。這些服務基本都包含了加速服務及付費VIP服務,聲稱花幾十塊錢升級加速就可以將搶票成功率提升甚至翻倍。(12月25日中新網(wǎng))
12月26日,正式邁進了臘月門兒。隨著春節(jié)臨近,春運搶票大戰(zhàn)漸趨白熱化。與往年相比,如今的搶票平臺越來越多,大有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意思,各種收費也令人眼花繚亂。對很多人來說,過年回家是眼下最大的剛需,而部分火車票又難買,一方有需求,一方有供給,似乎是一種市場行為。而且搶票平臺有“技術”,有成本。好像兩廂情愿,至少也“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別人也不能多說什么。可真的冷靜下來想想,又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其一,搶票APP的“加速包”,到底是噱頭還是有實效?目前,各類搶票APP的《搶票須知》中都寫著,平臺均不保證100%出票,并稱搶不到票將根據(jù)銀行系統(tǒng)時間在3~15個工作日內(nèi)退還加速包費用,但購買年卡服務的會員不支持退款。業(yè)內(nèi)人士也指出,無論使用哪款第三方軟件搶票,最終都要在12306火車票預訂系統(tǒng)后臺按照序列“排隊”。那么疑問就出現(xiàn)了:用戶怎么知道自己所花的錢,是否真正買到了機會?目前,搶票平臺除了收錢分檔是透明的,像如何搶票、搶票幾率等關鍵信息都不透明。
其二,很多搶票APP就是打著提高概率的幌子,在收割公眾的焦慮。這些平臺就是看中了這里的錢好賺,只要用戶充值,就有錢來。即便部分用戶不充值,平臺也能通過你的不停轉(zhuǎn)發(fā),來獲取流量紅利。而且,用戶在付費“加速”后,往往會過分依賴搶票軟件,從而忽略了多渠道、多車次的備選,導致反而會搶不到火車票。此外,很多搶票軟件稱將在發(fā)車前30分鐘停止搶票,那么,即使在發(fā)車前搶到票了,恐怕也來不及趕往車站了。
其三,搶票軟件平臺所依據(jù)的“價高者得”的邏輯,本身就值得追問。畢竟,付費“加速”搶票,相對于那些未付費或付不起費的用戶來來說,是不公平的。12306技術在不斷進步,目前也有了“候補購票”功能,消費者直接去官網(wǎng)搶票本應更加公平,為什么要讓搶票平臺來橫宰一刀?近日,搶票軟件導致12306系統(tǒng)癱瘓的事件更是屢次發(fā)生,這不僅戕害了公平,而且破壞了售票秩序。另外,搶票軟件還牽涉到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等問題。
還記得今年5月12306“候補購票”普及之時,輿論一片歡呼“搶票軟件要涼涼了”,然而事到如今不僅沒“涼”,反而鬧騰得更歡。監(jiān)管部門理應給出明確說法,拿出實際行動。比如,付費“搶票”是否合理?合理的話,該如何規(guī)范?如何解決透明度欠缺等一系列問題?如果不合理,何時予以整治、取締?不管怎樣,僅僅對公眾進行安全提醒,顯然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