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成都訊(記者劉銘)如今,個別超市、飯店采取“四舍五入”的方式收費,引起消費者不滿。四川資陽消費者李先生在網(wǎng)上吐槽后,引起市場監(jiān)管部門和消委會重視,認定這種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記者近日獲悉,該案例入選了2019年四川省十大消費糾紛調解典型案例。
2019年4月6日下午,資陽市安岳縣消費者李先生帶著妻女在縣城某超市半打襪店購買了一條女童內褲,價簽標注為24.5元。收銀結賬時,襪店微信支付方式顯示應付25元。消費者當場提出異議。對方表示零頭5角需“四舍五入”,堅持按25元結賬。4月6日晚,網(wǎng)友“金哥哥”在資陽當?shù)卣搲l(fā)帖,對襪店這種“四舍五入”收費法吐槽表達了不滿。
安岳縣市場監(jiān)管局、縣消委會接到輿情通報后,立即通知超市負責人了解情況。經(jīng)調查,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屬實。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jīng)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之規(guī)定,安岳縣市場監(jiān)管局、縣消委會認定該襪店擅自四舍五入多收消費者錢款,違背了公平交易原則,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經(jīng)調解,超市負責人表示立即進行改正,加強內部管理,規(guī)范經(jīng)營行為,責成襪店將多收的5角錢退還消費者,并在當?shù)卣搲l(fā)帖向消費者公開道歉。
四川盛豪律師事務所律師尹艷認為,衡量是否公平交易,包括在交易過程中當事人是否出于自愿,有無強制性交易或者歧視性交易的行為;消費者是否得到實際上的滿足或者心理的滿足等。上述糾紛中,雖然所涉金額小,但是明顯呈現(xiàn)出不公平的支付對價行為,消費者心理上被強制的感受是顯而易見的。經(jīng)營者的上述行為違反了公平交易原則的核心,即消費者以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可以換得同等價值的商品或者服務而不論金額的大小。這一點是實際衡量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得到保護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