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選面包做早餐,但面包種類多,尤其是面包坊那些沒有營養(yǎng)標簽的產(chǎn)品,該怎么選呢?
我們將市面上的面包劃分為比較推薦、一般推薦和最不推薦三個級別,供大家參考。
不同來源的面包配方有差異,以下僅代表一般趨勢,具體營養(yǎng)含量以產(chǎn)品標簽為準。
比較推薦:普通吐司/切片面包/主食面包、全麥面包、硬質(zhì)面包(法棍、堿水包、普魯士結(jié)、貝果等)
一般推薦:奶棒面包/蛋奶面包、豆沙面包、北海道吐司/手撕吐司/酥皮吐司
最不推薦:巧克力夾心面包、牛角/可頌、丹麥面包、手撕包、起酥面包、椰蓉面包、肉松面包
這4類面包,不推薦吃
先說不推薦的種類,下面這4種面包可能脂肪含量高到令你驚訝。
1 巧克力夾心面包(脂肪含量:30%)
2 牛角或可頌面包以及丹麥面包等
(脂肪含量:13%-20%)
這些面包制作過程需要大量裹入黃油并反復(fù)折疊,這使得其脂肪含量相當(dāng)高,達13%-20%,僅次于巧克力醬面包。
以牛角面包為例,要想口感酥脆,黃油的用量甚至可以達到面粉的50%或70%。
3 椰蓉面包(脂肪含量:18%)
椰蓉是椰肉榨汁后剩余的殘渣烘干后的制品,本身脂肪含量就很高,高達45%~60%,而且絕大部分是飽和脂肪,為了中和椰蓉的口感,并使面包更加美味,通常會在制作過程中加入更多的油脂,從而進一步提高面包的脂肪含量。
4 肉松面包(脂肪含量:15%~19%)
一般推薦的3類面包
前面的四種面包最好只作為偶爾的犒賞,對于正在減脂的人來說,還是需要避開它們。相對而言,以下幾種選擇更加推薦:
1 奶棒面包 / 蛋奶面包
這類面包在制作過程中加入油脂、雞蛋和牛奶或乳粉,從而擁有了香軟綿密、蛋香奶香濃郁的口感。
它的特點是較為蓬松,容易壓扁,但在松手后又會恢復(fù)原狀。
相比前四種面包,這類面包的脂肪含量較低,大約在10%。同時,由于加入了雞蛋和乳粉,其蛋白質(zhì)含量也有所提高。
2 豆沙面包
小豆沙面包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面包類型,它的外皮是普通的蛋奶面包,內(nèi)餡則是飽滿的豆沙。
由于豆沙的加入,這種面包的脂肪含量相對較低,只有3%左右,而且由于個頭小巧,非常適合與他人分享。
每個小面包大約只有100kcal,熱量適中。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豆沙餡中的糖含量通常不低,因此享用時應(yīng)注意適量。
3 北海道吐司/手撕吐司/酥皮吐司
如果你特別喜歡層次豐富的面包,選擇手撕吐司或酥皮吐司比可頌和起酥面包更明智。雖然手撕吐司的層次是通過添加油脂來創(chuàng)造的,但相對于可頌來說,其添加量要少得多。
比較推薦的面包種類
1 普通吐司/切片面包/主食面包
雖然切片吐司相比于全谷物主食屬于精制碳水,但與添加了許多糖和油的其它面包相比,普通吐司的脂肪含量較低,約為3%-4%,并且每一片的熱量約為150kcal,屬于低脂肪、低熱量的一類。
2 全麥面包
全麥面包是指使用全麥面粉制作的面包,由于全麥面粉相較于普通小麥粉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zhì),因此被認為更加健康。
然而,市面上很多自稱是全麥面包的面包并不一定完全使用全麥面粉制作,有的可能只添加了一點點來意思一下,有的甚至添加了很多糖和油。
在挑選全麥面包時,我們應(yīng)該選擇全麥粉在配料表中排在第一位的產(chǎn)品,尤其是那些明確標出全麥粉添加量的最好。同時,我們應(yīng)該避免選擇那些添加了大量糖或者糖在配料中排在比較靠前的位置的全麥面包。
3 硬質(zhì)面包
硬質(zhì)面包,也被稱硬歐包,是面包中最為健康的一類。它們的原料材料非常簡單,只包括:面粉、酵母或蘇打、鹽和水。這種面包在制作過程中不添加任何油、糖或蛋等額外的成分,并且只需要經(jīng)過簡單的烘烤熟成。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硬質(zhì)面包類型:
· 法棍面包(Baguette)
· 法國鄉(xiāng)村面包(Country Bread)
· 意大利恰巴塔面包(Ciabatta)
· 德國堿水面包和布魯士結(jié)(Pretzel)
· 貝果(Bagel)
請注意,貝果不是甜甜圈,甜甜圈是采用油炸方式制作的軟質(zhì)面包,而貝果是硬質(zhì)面包。在購買時,請務(wù)必仔細查看產(chǎn)品名稱以避免混淆。
哪款面包是你的心頭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