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許多人喜歡
將喝完的飲料瓶裝入熱水
既可以暖手,又可以喝水
看上去一舉兩得
但有傳聞
加熱水會讓飲料瓶析出塑化劑
這是真的嗎?
我們做了一個小測試!
我們從市面上購買了不同種類的塑料瓶裝飲品,飲料瓶材質(zhì)包括了最常見的三種:PET、HDPE和PP。
倒出飲料洗凈后
分別倒入不同溫度
(45℃、65℃、95℃)的飲用水
并分別放置30分鐘、60分鐘、180分鐘后
對其水中的銻(Sb)元素和塑化劑18項含量
進行檢測分析
實驗過程中,HDPE和PP材質(zhì)的飲料瓶在加入三種溫度的水后,瓶身均無明顯變化。而PET材質(zhì)的飲料瓶在加入95℃熱水后瓶身發(fā)生明顯變化,可見PET材質(zhì)超過耐熱溫度后瓶身容易發(fā)生變形。
四個飲料瓶在加入三種不同溫度的熱水并放置不同時間后,水中均未檢測出塑化劑成分。但有一款PET材質(zhì)的飲料瓶在加入95℃熱水后,檢測出銻元素,且隨著放置時間的增加,銻元素含量增高。
在PET材質(zhì)制作過程中,銻常被作為催化劑,用于促進縮聚反應(yīng),所以在PET材質(zhì)的飲料瓶中很有可能有銻殘留,而在HDPE和PP材質(zhì)制作過程中很少用銻作為催化劑,所以很少有銻殘留。PET材質(zhì)飲料瓶在出廠時,都會進行脫銻工藝,但脫銻工藝水平參差不齊,故存在個體差異。銻元素在常溫常壓下不溶于水,在高溫高壓下有可能和水發(fā)生反應(yīng),而且PET材質(zhì)的耐熱溫度在65℃左右,超過70℃其物理和化學(xué)性質(zhì)都不穩(wěn)定。
通過本次的測試結(jié)果得知,在飲料瓶中加熱水存在一定風(fēng)險!特別是PET材質(zhì)的飲料瓶。加入的熱水溫度超過其耐熱溫度后,可能會析出有害物質(zhì)銻元素。而且高溫會使瓶身變形甚至可能破裂,如果瓶子密封不嚴,熱水還可能會溢出,導(dǎo)致燙傷等意外事故,存在一定安全隱患。
生活小貼士:大家可以通過飲料瓶底的回收標志和數(shù)字編號來確認材質(zhì)!不同材質(zhì)的塑料用途不一樣,適宜溫度范圍也相差甚遠。
1 代表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主要用于瓶裝飲料的瓶身,適宜溫度為-20℃~65℃。
2 代表HDPE(高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清潔用品、沐浴產(chǎn)品等容器,適宜溫度為-40℃~110℃。
3 代表PVC(聚氯乙烯),主要用于水管、電線電纜、雨衣、塑料膜等,適宜溫度為0℃~70℃。
4 代表LDPE(低密度聚乙烯),主要用于保鮮膜、塑料膜、袋等,適宜溫度為-40℃~80℃。
5 代表PP(聚丙烯),主要用于餐具、水杯等,適宜溫度為-35℃~130℃。
6 代表PS(聚苯乙烯),主要用于一次性餐具、泡面盒等,適宜溫度為-30℃~80℃。
7 代表PC(聚碳酸酯)及其他塑料類,主要用于水壺、水杯、奶瓶等,適宜溫度為-45℃~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