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質量出品>>全媒資訊>>

      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居全國前列 非遺傳承亟需“工匠精神”

      2016-04-18 09:49:41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吹釉。(江西省非遺研究保護中心供圖)

      婺源三雕之木雕作品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4月17日南昌訊(記者 陶望平)景德鎮(zhèn)陶瓷、贛南采茶戲、婺源徽劇、南昌城南龍燈、興國山歌……江西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傳承和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當下江西省已建立了有效的非遺保護舉措,非遺保護成效突出,不過還尚存不足。專家表示,江西非遺保護缺乏專業(yè)機構和專業(yè)隊伍,而非遺傳承則亟需工匠精神。

      現狀:

      江西有國家級非遺項目70項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人類的生命記憶。在地處全國中部的江西這片紅色故土上,曾孕育了廬陵文化、臨川文化等在全國叫得響的文化名片。江西的非物質文化內涵豐富,絢麗多彩。

      “我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在全國位于前列,非遺保護工作做得更好些?!苯魇》俏镔|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傅安平告訴江西網絡臺記者,江西已建立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分級保護;認定代表性傳承人,建立傳承機制;建立婺源徽州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和贛南客家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兩個國家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吉安廬陵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和景德鎮(zhèn)陶瓷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兩個省級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實現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性保護;建立國家和省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等基礎設施建設,為保護、傳承、展示、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了場所和平臺。

      截至目前,江西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70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488項。

      做法:

      選拔少年學藝解決事業(yè)編身份

      傅安平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分為民間藝術和傳統(tǒng)工藝兩大類。民間藝術主要包括傳統(tǒng)音樂、傳統(tǒng)戲曲、傳統(tǒng)舞蹈等,而傳統(tǒng)工藝主要包括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美術、傳統(tǒng)醫(yī)藥等。

      非遺到底該如何保護、傳承與發(fā)揚?怎樣實現以“產”養(yǎng)“遺”?這一直是江西各地、各級部門在思考、探索的問題。

      徽劇迄今有300多年歷史,京劇在它的基礎上演變形成。這個曾在江西婺源縣盛極一時的古老劇種,險些遭遇失傳的境遇。“婺源徽劇與安徽的徽劇不同,婺源徽劇汲取了江西民間小調、甚至采茶戲的元素。”

      婺源徽劇。(江西省非遺研究保護中心供圖)

      傅安平告訴記者,為破解傳承難題,2012年5月,婺源縣徽劇團進行文化體制改革,更名為婺源縣徽劇傳習所,由差額撥款事業(yè)單位升格為全額撥款事業(yè)單位。當年9月,為振興婺源徽劇,該縣為徽劇傳習所增加32個編制,用于選招徽劇新學員。當年,婺源分兩批選拔招錄32名少年學員,并委托安徽省藝術職業(yè)學院培養(yǎng)。這32名學員將于2017年學成而歸,屆時將納入該縣事業(yè)編干部隊伍。

      此外,在婺源縣江灣景區(qū)的古戲臺,這個瀕危的劇種已實現常態(tài)化演出,讓游客在欣賞婺源的美景同時,感受徽劇的魅力。

      作為戲曲之鄉(xiāng),江西歷史上產生過重要的戲曲家,重要的戲曲作品,重要的戲曲聲腔,為中國戲曲發(fā)展作出過突出貢獻。傅安平舉例說,江西很多地方都有采茶戲,其中尤以贛南采茶戲特點最為鮮明。贛南采茶戲是著名的客家戲,它源于贛南一些地方的民間歌舞采茶燈。

      “贛州市每年拿出經費,招募一批年輕的學員去藝術院校培養(yǎng),畢業(yè)后解決其事業(yè)編制,讓其唱戲沒有后顧之憂?!备蛋财秸f,江西各個院團送戲下鄉(xiāng)的節(jié)目單里,都要求有非遺項目,實際上指的就是民間藝術類項目。

      在培養(yǎng)非遺傳承人方面,傅安平認為,政府主導工作還是做得不錯的。

      讓傳統(tǒng)工藝走進現代生活

      而對于傳統(tǒng)工藝的保護,江西主要是進行生產性保護,堅持“讓現代設計走進傳統(tǒng)工藝、讓傳統(tǒng)工藝走進現代生活”的原則。城南龍燈的傳承與保護便是在生產中得以延續(xù)的。

      南昌市青云譜區(qū)城南村舞龍燈至今有700多年歷史?!拔覀兊凝垷糁谱饔幸话俣嗟拦ば颍葡蚴袌龅某悄淆垷艚Y構設計合理、重心勻稱、龍身輕巧、組裝方便、結實耐用?!笔〖壏俏镔|文化遺產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告訴江西網絡臺記者,質地優(yōu)良的城南龍燈暢銷五湖四海,在國內,北至內蒙古、遼寧、黑龍江,南至海南,都有城南龍燈舞動的身影。

      南昌城南龍燈傳承人史克濱在向展示龍頭。(記者陶望平 攝)

      從小作坊走出來的城南龍燈已蜚聲國內外,產品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

      “2015年我們銷售了近5000條龍燈,營業(yè)收入一千余萬元?!闭劶俺悄淆垷粑磥淼陌l(fā)展,史克濱希望大力發(fā)展城南龍燈非遺事業(yè),建立城南龍燈非遺傳播產業(yè)園,從非遺傳承到產品開發(fā),以觀光工廠的形式,讓人們參與非遺文化的互動,從而帶動旅游業(yè),最終讓城南龍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向世界。

      2013年,江西省文化廳開展省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評選。今年1月,省文化廳又公布了第二批(2016—2018年度)保護示范基地名單20家。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保護中心和高??蒲性核献鹘⒘搜芯炕?,對非遺項目進行研究挖掘;評選了一批省級非遺傳承基地,培養(yǎng)非遺傳承人;還大力建設一批非遺傳播基地,推動非遺進校園、進課堂。

      思考:

      全省上下缺乏一支專業(yè)的非遺保護隊伍

      “從事非遺研究保護工作十分辛苦,非遺不能在我們的手上丟失,丟失了就是一種犯罪?!备蛋财秸f,非遺有無窮的魅力,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不應該丟掉,但全省上下缺乏一支專業(yè)的非遺保護隊伍,沒有專門的非遺職能管理部門。

      全國23個省級文化部門設有非遺處,但江西沒有。中部六省中,江西是唯一一個沒有非遺處的省份。傅安平說,設區(qū)市層面只有景德鎮(zhèn)市設有非遺中心,縣區(qū)層面只有婺源縣設有非遺中心,其他的設區(qū)市、縣區(qū)多數是文化館兼職從事非遺保護研究工作。“很多非遺項目亟待我們去挖掘整理,但沒有專職隊伍去做這個事情?!?/p>

      非遺傳承亟需工匠精神

      談及非遺保護與傳承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傅安平直言,“我們對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缺乏工匠精神?!?/p>

      很多非遺產品設計不夠實用,不能很好地滿足老百姓的需求?!拔野l(fā)現很多非遺項目產品,大眾化的不精致,精致的不大眾化。”

      傅安平說,不少傳承人對傳統(tǒng)工藝的傳承,很難做到不受外界浮躁聲音的影響,在核心技藝的真實性和傳統(tǒng)工藝的完整性方面,還需加大保護力度?!皩鹘y(tǒng)工藝類項目,我覺得要慎談創(chuàng)新,不是不去創(chuàng)新,而是要花上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認真研究,再去談創(chuàng)新?!?/p>

      (責任編輯:六六)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