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前不久發(fā)布的一項研究成果發(fā)現,在中國的中老年人群中,維生素B1缺乏與抑郁癥密切相關,這讓維生素B1這種大多數人不太熟悉的維生素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維生素B1對人體健康有什么作用、如何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1?本期特邀營養(yǎng)專家為你解讀——
Q:為什么會發(fā)生維生素B1的缺乏?
A:在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進行的這項研究的受試者中,維生素B1缺乏比例高達28.2%,這并不令人驚訝。因為從1982年到2002年的全國營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20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富裕水平的提高,維生素的攝入量卻完全沒有隨著食物供應的充足而增加。事實上,維生素B1和維生素B2的攝入量,都在隨著富裕水平的升高而不斷下降,其中維生素B1的下降幅度尤其迅猛,從2.5mg/d降到了1.0mg/d。2011年的《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居民維生素B1攝入低于推薦攝入量的比例高達80%。
這些攝入量調查結果,還只是說生食品中的維生素B1含量,沒有考慮到烹調損失。維生素B1是一種很容易損失的營養(yǎng)素,既怕熱又怕堿,還怕漂白粉、氯氣、二氧化硫和雙氧水等,而且還容易在淘米、洗淀粉的過程中溶在水中流失。所以,在日常烹調當中,維生素B1的損失率不可低估。
什么作用、如何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1?本期特邀營養(yǎng)專家為你解讀——
Q:人體缺乏維生素B1會有什么不良反應?
A:維生素B1與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關系密切。維生素B1發(fā)生缺乏時,會令人情緒沮喪,思維遲鈍;嚴重缺乏時,會引發(fā)“多發(fā)性神經炎”,在其多方面癥狀當中,手腳的感覺發(fā)生異常也是癥狀之一。有研究發(fā)現,糖尿病人會從尿液中丟失大量維生素B1,與其足部的神經壞死進程可能有一定關系。此前還有研究證明,補充維生素B1能改善產后抑郁癥。
什么作用、如何獲取足夠的維生素B1?本期特邀營養(yǎng)專家為你解讀——
Q:飲食中的維生素B1是怎么流失的?
A:早點攤上的油條、油餅、炸糕、焦圈之類 煎炸油鍋加上小蘇打,會讓面食中的維生素B1損失殆盡。
小吃店里的酸辣粉、酸菜粉絲湯、涼皮、涼粉、米皮之類 因為要把面粉、米粉放在水中反復搓洗,制成淀粉凍,過程中去掉了蛋白質,也把溶進水里的維生素B1一起扔掉了,所以這些飲食中維生素B1含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粥店里久煮久熬的白米粥 本來白米中維生素B1就很少,長時間熬煮和保溫狀態(tài)更讓它所剩無幾。特別是加堿煮出來的粥,維生素B1幾乎已經損失殆盡。
快餐店中的各種面條 為了讓面條堅韌,口感筋道,里面都要加入碳酸鉀之類堿性物質,但這會破壞維生素B1。煮面條的時候,還會先把面條煮一下,再撈出來,然后再放到配好的湯里面,僅存的一點維生素B1又溶進煮面湯里,沒有跟著一起進入食客的碗中。
各種油炸方便面 經過蒸煮之后再油炸脫水,維生素B1含量會很低。
精白米飯 精白米飯比以上這些略微好些,但維生素B1仍然很低。因為稻米的維生素B1含量遠低于小麥、大麥、燕麥、小米等其他谷物,再經過精制處理,米粒中70%以上的維生素B1都損失在米糠中。再經過淘洗、蒸煮,能夠進入人體的維生素B1往往不足于米粒中原有含量的10%。
各種甜食甜點 這里面精制糖、精制淀粉、糊精等配料含量會比較高,這些配料不僅不含維生素B1,反會消耗人體當中的維生素B1,所以這些吃得越多,維生素B1越容易缺乏。
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在制作豆腐的時候要去掉“黃水”,這樣也會損失掉大部分B族維生素,導致維生素B1含量較低。
Q:哪些食物中維生素B1含量高?
A:全麥面粉、燕麥、大麥、小米、大黃米、糙米、黑米、高粱米以及紅小豆、蕓豆、綠豆、蠶豆、豌豆等含有較高的維生素B1。此外,蒸土豆、烤紅薯之類沒有經過煎炸的薯類食物,也是維生素B1的好來源之一??梢?,含淀粉的主食品是膳食中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
雖然大部分蔬菜水果的維生素B1含量都很低,但植物性食品中,如嫩豆類蔬菜以及堅果油籽類都是維生素B1含量相當豐富的食品,遠遠高于其他普通蔬菜。
所有種子類食物中維生素B1都比較豐富。這是因為它對于新植株萌發(fā)時的能量供應十分重要。
在動物性食品當中,瘦豬肉和一些內臟是維生素B1的好來源,不過這些食品每天攝入量有限。為了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每天吃肉的量不過是50?75克,其中還不一定全是豬肉。即便每天吃50克瘦豬肉,所得到的維生素B1距人體每天所需還相差甚遠。與瘦豬肉相比,其他肉類的維生素B1含量略低一些,而魚、蝦等水產品中維生素B1的含量通常較低。
背景資料:
缺乏維生素B1可能讓人抑郁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有關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587名參加“中國老齡人口營養(yǎng)健康狀況研究”的京、滬城鄉(xiāng)居民進行了維生素B1營養(yǎng)水平的調查,然后把結果和抑郁程度進行了相關分析。結果顯示,隨著體內維生素B1濃度的降低,患上抑郁癥的風險顯著上升。這提示人們,維生素B1缺乏可能與抑郁癥的發(fā)病有密切關系。
《消費指南》201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