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吃粽子 養(yǎng)生又健康
□ Colin/文
臨近端午節(jié),粽子又成為熱銷產(chǎn)品。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粽子更加注重口味的差異化,給消費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除了傳統(tǒng)紅棗、豆沙粽子外,還有肉粽、叉燒粽、咸蛋粽等。一些以水果、堅果、雜糧為原料的菠蘿粽、香芋粽、八寶粽、板栗粽、南瓜粽還打出了“養(yǎng)生牌”。
一位正在選購的消費者告訴筆者,以前覺得粽子太膩,不敢多吃,現(xiàn)在有了低糖的南瓜粽子等,平時注重養(yǎng)生的自己得到了滿足。
粽子不僅在超市暢銷,在電商平臺上的銷售也非?;鸨?。“昨天剛剛買了兩盒蛋黃粽子,味道還不錯,今天再去買幾盒,網(wǎng)上買比超市里便宜,而且品種又多。”消費者余女士說,像五芳齋、三珍齋等品牌粽子,都在電商平臺上設有專賣店。在一些電商購物平臺上,真空包裝的200克裝綠葉鮮肉粽售價5.7元,與超市相比便宜近2元。在一些網(wǎng)店銷售記錄上,每天的銷售量超過1000袋。
吃粽子有養(yǎng)生作用
“端午節(jié)吃粽子,除了跟風俗有關,從養(yǎng)生上來說確實對人體有很大的益處?!北本I養(yǎng)學會注冊營養(yǎng)師沙怡梅介紹。
傳統(tǒng)的粽子采用竹葉或葦葉為皮,不僅在味覺上帶來清香,還能提供多酚類物質(zhì)和鉀元素,這些物質(zhì)在蒸制時會滲入糯米內(nèi),有利于提高人體的抗熱機能;而糯米本身又是藥食同源的食材,性溫,有暖脾胃作用。隨著天氣日益炎熱,腸胃功能逐漸下降,食用糯米恰好可以改善這一問題。
此外,糯米中添加小棗、花生、蓮子、山藥等配料,也有一定的補益作用;添加紅豆、綠豆、豆沙等配料,還能清熱解毒,并增加蛋白質(zhì)含量;肉粽、蛋粽,則可以提高蛋白質(zhì)和脂肪,以及增加人體內(nèi)的鐵含量。
吃粽子要講究方法
雖然好吃又養(yǎng)生,但也要遵循科學健康的食用方法。
沙怡梅表示,粽子大都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物質(zhì),一些肉粽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鹽,例如一個普通的咸肉粽子,含米量約一至一碗半的飯,熱量約為400?500卡路里。所以,食用粽子要適量,女性一天最好不要超過3個,男性最好不要超過5個。
由于粽子不易消化,老年人、兒童、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不適合多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強者,也應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最好選擇小個粽子,尤其是含有粗糧的粽子。
此外,由于粽子屬于主食,食用粽子就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量,避免能量過剩,引起肥胖問題。
很多人習慣把粽子當早餐來吃,這是不可取的。早晨是人體胃腸道功能最弱的時候,一旦進食過多,會刺激胃酸分泌,出現(xiàn)泛酸、燒心、惡心等不適癥狀。
晚上睡覺前也盡量不要吃粽子,否則會導致胃脹。如果一定要吃,最好在食用后做一些散步、慢跑等運動,這樣便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
沙怡梅提醒,粽子最好在兩餐之間吃,如果做不到,中午吃為宜;粽子最好熱吃,涼食易傷胃;在吃粽子時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水果,這樣可增加纖維素的攝入,因為纖維素本身就是一種消化酶,可促進消化,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
需要注意的是,從超市中買回的冷凍粽子,應煮透了再吃。在冰箱中冷藏保存的粽子,食用時需要重新蒸煮或用微波爐化凍。存放時,要和其他肉類等生食品分開放,避免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