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補鐵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
膳食補鐵
你該如何做
□ Colin/文
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紅蛋白的重要組成部分,缺鐵會影響身體健康。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來補鐵,但效果千差萬別。實際上,膳食補鐵是最常見的方法之一,也是最科學(xué)健康的。那么,吃什么、怎么吃才能有最佳效果呢?
鐵鍋補鐵效果不高
很多人認為鐵鍋炒菜能有效補充鐵元素,特意把家里的炒鍋換成鐵鍋,這樣真的能補鐵嗎?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工程學(xué)院副教授范志紅指出,使用鐵鍋烹飪的確能提高菜肴當中的鐵含量,不過鐵鍋的“補鐵”作用,取決于有多少含量的鐵能進入食品。范志紅表示,食物與鐵鍋接觸的時間越長,進入食物中的鐵元素就越多。所以,炒蔬菜、燉煮蔬菜要比炒肉攝入鐵更多,如果是番茄之類的酸性蔬菜,鐵的攝入量可能更大。另外,由于油脂能隔絕食物中的酸與鐵鍋之間接觸,油放得越多,鐵溶出的幾率就越小。
范志紅提醒,鐵鍋溶出的鐵其實是非血紅素鐵,吸收率并不高,在以前食物品種較少的年代,對于缺鐵的人來說,鐵鍋溶出鐵是一個幫助預(yù)防貧血的重要鐵來源。但在物質(zhì)豐富的今天,通過食物攝入得到的鐵遠比用鐵鍋炒菜多。另外,用鐵鍋烹調(diào)會增加抗氧化物質(zhì)的損失,所以用鐵鍋補鐵的效果并不理想。
棗和紅糖補鐵有限
在很多消費者看來,紅棗是補鐵的最佳食品,但效果到底如何呢?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yǎng)師許冰認為,紅棗是棗類曬干以后的產(chǎn)物,是一種干性果,無水后屬于果制品,而不再是水果。雖然紅棗的鐵含量在水果中較高,但相對于豬肝22.6毫克/100克的鐵含量而言,紅棗并無補鐵優(yōu)勢。而就鐵的吸收率來說,紅棗中的鐵主要是以三價鐵形式存在,屬于非血紅素鐵的范疇。所以,在吸收利用這一環(huán)節(jié),紅棗的“鐵”利用率并不高。鮮棗因為其中含有豐富的果酸和維生素C,能起到促進鐵還原吸收的作用。但紅棗在曬干過程中,幾乎將其中的維生素C損失殆盡,鐵的吸收率也大大降低了。
雖然吸收利用率低,那多吃一點是否能達到補鐵的目的呢?許冰表示,每100克紅棗的平均含鐵量為2.3毫克,按吸收率最高值10%計算,要滿足成年人一日15~20毫克的鐵攝入量,每天需食用的紅棗約在8千克,這顯然并不現(xiàn)實。
而對于普遍認為“喝紅糖可以補鐵補血”的說法,許冰表示實事上并非如此。紅糖營養(yǎng)價值比白糖高的原因,主要是紅糖中保留了濃縮甘蔗中的礦物質(zhì)營養(yǎng)成分,其中的鐵含量約為2毫克/100克,和大棗相當,補鐵效果并無特別之處。
菠菜鐵利用率較低
現(xiàn)在很多人認為菠菜“含鐵豐富,是補鐵佳品”。實際上,菠菜中雖然富含鐵元素,但并不易被人體吸收利用。營養(yǎng)專家何麗表示,菠菜的含鐵量并沒有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么高,薺菜、豌豆苗等蔬菜都比菠菜含鐵量高,而豬肝的單位含鐵量是菠菜含鐵量的近8倍。
實際上,菠菜平均含鐵量為2.9毫克/100克,按照中國營養(yǎng)學(xué)會建議的每日鐵攝入量:成年男子15毫克、成年女子20毫克、孕婦15~35毫克。成年男性每天食用約500多克菠菜就能達到推薦量15毫克,但這樣并不能滿足人體對鐵的需要。因為人體對鐵的吸收及利用,不取決于食物中的鐵含量,而是取決于鐵的存在形式。只有能在腸道中溶解的鐵,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菠菜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但菠菜中的大量草酸成分很容易與鐵作用形成沉淀,使鐵元素不能在腸道中被溶解吸收。因此,食用菠菜不僅起不到有效補鐵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利用。
巧搭配補鐵效果佳
到底怎樣才能達到良好的補鐵效果呢?
何麗認為,鐵元素的補充應(yīng)當來自于日常膳食中各類食物。食物中的鐵,分為肉類中含有的血紅素鐵和植物中含有的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的吸收率是非血紅素鐵的2~3倍。此外,維生素C有助于鐵質(zhì)的吸收。雖然蔬菜、豆類、谷類、海藻、蛋、奶酪、貝類中的鐵都是不易被吸收的非血紅素鐵,但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鐵的吸收。但與蔬菜相比,紅肉中含有豐富的血紅素鐵,其特點是鐵元素含量高,由于血紅素鐵不受腸道中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吸收率比較高。
日常生活里,許多食材都富含鐵元素,但單獨依靠一兩種食物補鐵的效果并不好。在日常膳食中,要多種含鐵食物合理搭配——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蛋白質(zhì)、糖,尤其富含鈣、磷、鐵,每100克生黑木耳含鐵100毫克,每100克干黑木耳含鐵185毫克,約是豬肝含鐵量的7倍。
豬肝
豬肝富含維生素A、C,每100克豬肝含有鐵22.6毫克,維生素C含量約20毫克。此外,蛋白質(zhì)、脂肪、硫胺素、核黃素及鈣、磷等礦物質(zhì)含量也非常豐富,這些成分對養(yǎng)生健體非常有益。
血豆腐
煮過的動物血凝塊,俗稱血豆腐。動物血的營養(yǎng)豐富,含鐵量高,吸收率高。如100克鴨血含鐵260毫克, 相當于豬肝中鐵含量的10倍,從古時開始就一直是補血佳品。
蛋黃
在過往的認知里,蛋黃是最好的補鐵食物,研究表明,雞蛋黃的含鐵量雖高,但吸收率較低(每100克雞蛋黃含鐵7毫克,鐵吸收率只有3%),但雞蛋是常見食物,食用保存方便,各種營養(yǎng)價值較高。
營養(yǎng)專家表示,只要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就不必刻意補充鐵元素,做到飲食均衡,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最佳的補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