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 鳴
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重大節(jié)日——春節(jié)即將到來了。在這個歡樂的日子里,神州大地笑臉洋溢,春聯(lián)飄紅,鞭炮陣陣,變成一個“吃喝的海洋”。年夜飯,朋友聚會,各式家宴……若論菜肴品種、烹調(diào)復雜、樣式精美,如果中國人謙稱自己是“老二”,估計世界上沒人有勇氣自夸第一了。不過,有人提醒說,請客吃飯的場面往往是不好應付的,諸多餐桌禮儀等待著大家體驗。為了不出丑,還是提早學習下為好。
國人自古講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毫無疑問,吃也要有吃相。因此,了解一些就餐習慣并非麻煩事。比如,國人宴會排座次與國外不同。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靠近主客位置為尊,相同距離則左側(cè)尊于右側(cè)。若為八仙桌,如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cè)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cè)右席為首席。這個位置當屬家中長者。點菜時,“主持人”須做到心中有數(shù)??筛鶕?jù)以下三個規(guī)則: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guī)則。如果男士較多可適當加量。二看菜肴組合。一桌菜應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既然是過年,有條件的要點幾道“硬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松鼠桂魚之類,當然要量力而行。
隨著餐飲禮儀的被重視,商務宴請的某些講究也被悄悄“移植”到家宴上。以中餐為例,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不要反復勸酒勸菜,吃不吃由人自主。你要是一再客氣,沒準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么?”再有,不要挑食,不可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菜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湯潑翻,不要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里“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xiàn)。更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里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尖直向別人。不要用手去嘴里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用餐結束后,可用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餐后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長者還沒示意結束時,家庭成員不得先離席。否則就會顯得失禮。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放、時尚的時代,這種時代很容易顛覆傳統(tǒng)。所以,家庭宴會倒也不必過分拘泥。親友團聚主要是要營造出“親切友好、大快朵頤”的熱烈氣氛。要在一年之初,讓全家人對這頓盛宴留下美好回憶,那就算取得“偉大勝利”了!如果適當講究一下飲食禮儀,肯定會給這場歡宴錦上添花。對了,筆者還有個重要提醒。而且這個提醒主要是針對年輕人的。親情融融的時刻,請你果斷地關閉手機——就一小會兒。要知道此時的一低頭,很可能“挖”了一道看不見的“鴻溝”,讓親們尤其是長輩感到不悅。再說了,一年時間很漫長,關機片刻,不耽誤你和信息社會的“交流”嘛。而且,營養(yǎng)專家也溫和地提示,邊吃飯邊玩手機的飲食方式,會打破正常的飲食平衡和習慣,從而導致飲食無規(guī)律、發(fā)胖等問題。好了,截住話頭,奉上祝?!D覉F圓,飯香菜美,情誼深厚,幸福滿滿。讓我們共同舉杯,道一聲“猴年大吉”!
《中國質(zhì)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