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王 輝)一邊是保費收入的與日俱增,一邊是車險承保業(yè)務的連年虧損,這背后是我國險企分銷體系與理賠端利益長期撕裂的結果。在北京車展期間,中國汽車咨詢中心網,在京舉辦“2016第11屆中國汽車后市場發(fā)展論壇”,邀請了十多位保險業(yè)及后市場產業(yè)鏈的知名人士,以“車險業(yè)如何打破虧損怪圈,與后市場相融共生”為主題,集中展開探討。
在正時汽車CEO李斌斌看來,多年來保險公司掩埋著一顆“毒瘤”,那就是分銷部門和理賠部門僅對各自業(yè)績指標負責,而忽視了對方所必須面對的理賠控制和分銷難度的問題。于是,在此背景下產生了一個悖論——保險公司對于4S店和維修廠的考核不在車輛的維修水平而在于保險的銷售能力。然而,這個悖論直接導致了保險公司賠付成本多年來居高不下。李斌斌認為,保險公司應當理順銷售與維修方之間的利益關系后,控制好無關賠付和超額賠付無疑是必須攻克的難題。
2015年2月,中國保監(jiān)會發(fā)布了《關于深化商業(yè)車險條款費率管理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未來車主的出險率將與保費直接掛鉤,這從而導致消費者在車況、維修成本以及保費上浮三者之間尋找平衡點,也勢必推動后市場出現更多的服務新形態(tài)。業(yè)內專家一致認為,車險費改后,中小維修終端迎來新機遇,將有一大批社會維修機構,成為4S店以外、億萬私家車主出險后修車的新選擇,這些經過保險公司認證的獨立維修終端,會迎來業(yè)務發(fā)展的一次新機遇。同時專家指出,第三方服務商,將成為險企與后市場重要“粘合劑”,中國的車險服務與后市場渠道,多年來處在一個淺層次的合作狀態(tài),未來需要更多的主體參與其中,對車險與后市場產業(yè)鏈起到融合和協作的作用。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