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人云
到飯店就餐,時??梢栽诓俗V上發(fā)現一些“時價”菜品,“時價”的具體價格究竟是多少,多數人不得而知。但一些內行人士指出,“時價”的背后其實隱藏著一股“殺”機。如果服務員在告知客人“時價”信息時故意隱瞞,消費者就很容易陷入“消費陷阱”,買賣雙方之間極容易產生糾紛。
“時價”是何東東?從價格學角度來看,“時價”是指對動態(tài)較大或旺淡季價差較大的價格的一種概括或描述,屬價格術語范疇,表示某種商品價格在一段時間內處于經常性變動中,或價格處于較高水平的狀態(tài)。比如,餐館菜單上經常出現的時價菜品有海鮮、河鮮、時令蔬菜等。
按理說,“時價”是市場價格變動的必然產物,本不應大驚小怪。但在一些餐飲經營者那兒,“時價菜”卻成了發(fā)不義之財的幌子,牽強附會的理由無非有二。其一,由于菜品原料受季節(jié)、運輸等因素的影響,進價波動大,沒法寫“實價”;其二,菜譜印刷精致,制作成本高,難以為了標明“實價”而經常更換,故而只能標上 “時價”。如此這般,似乎“時價”是經營者不得已而為之,并非主觀故意糊弄消費者。其實不然,業(yè)內人士一語道破天機:很多餐館所謂“時價”并不是此種菜品的市場價,而是根據點此菜品的多少定的價,“時價”是多少,完全憑飯店說了算。吃的人多,“時價”就高;吃的人少,“時價”就低。
“時價菜”應成“實價菜”!《價格法》第13條明確規(guī)定,經營者銷售、收購商品和提供服務,應當按照政府價格主管部門的規(guī)定明碼標價,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規(guī)格、等級、計價單位、價格或者服務的項目、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經營者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因此,菜譜標“時價”就是屬于不明碼標價,這損害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消費者有權向消協投訴、維權。而對于商家而言,更要牢記以“信”為本,生意要想紅紅火火,還是少動歪腦筋為好,“時價”菜品究竟是什么價格,還是要明明白白地告訴顧客,讓“時價”菜成實價菜。若利用“時價”來“宰”顧客,就不僅違反誠信經營,更會斷了自己的長久生財之道。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