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四版>>

      胡立彪:自身過硬才是根本

      2017-02-03 09:22:22 中國質量新聞網

        □ 胡立彪

        對于“進口產品一定好嗎”這個問題,擱前些年,中國消費者大多都會給予肯定性回答。但現在不同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搖頭。導致這種結果,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部分進口產品質量確乎不如之前好了,二是本土產品質量實現了提升。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鑒別”,部分進口產品在退步(即使沒有退步而維持原狀,或者進步很?。?,本土產品在進步,兩者差距不斷縮小,消費者的評價和選擇自然會因此逐漸發(fā)生變化。

        說進口產品有問題,當然要用事實說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國家權威部門進行的產品質量抽檢。以最近江蘇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發(fā)布的法檢目錄外進出口商品監(jiān)督抽查結果為例。本次共在江蘇省抽查了進出口商品529批次,其中進口商品不合格檢出率為50%。問題比較嚴重的拉桿箱,不合格率達到了近七成,而所檢運動頭盔16批次全部有問題,不合格檢出率為100%。這次抽檢情況并非極端的個例。翻看近兩年國檢及各地監(jiān)管部門的抽檢情況,就可以知道,進口產品存在問題涉及幾乎所有產品種類和行業(yè)領域,整體情況不盡如人意。

        當然,別人犯錯不能證明自己無錯,更不能成為自己犯錯的理由。進口產品不好,并不等于本土產品就一定好,但在搞清這個邏輯的基礎上,我們也要看到這樣的事實:近些年本土產品取得了很大進步,向“好”發(fā)展有目共睹。質檢總局的數據顯示,從近5年的抽查情況看,產品抽查合格率分別為89.8%、88.9%、92.3%、91.1%和91.6%,整體呈現波動上升態(tài)勢。這種“上升態(tài)勢”足以說明問題。

        而這樣的事實背后有著更為深刻的市場大邏輯。隨著國內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外企業(yè)向國內市場投資設廠的規(guī)模日巨,許多原來的“原裝進口”洋品牌產品變得隨處可見而無需進口,消費者可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自己曾經羨慕不已的洋貨,尤其重要的是,國內自主品牌企業(yè)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市場拼爭,不斷成長壯大,在產品質量、市場價格、售后服務、品牌信譽等方面擁有了強大的競爭力,越來越贏得消費者的認可,這使得許多進口產品的市場空間日漸逼仄。也就是說,在市場和消費者都變得日益成熟和理性的情況下,進口產品在我國市場曾被人們賦予的那道光環(huán),如今已日漸褪色,不再耀眼。

        而且,許多進口產品在當下還遇到一個表述上的問題。要知道,跨國企業(yè)的產品多是出自組裝于它們設在其他國家(主要是發(fā)展中國家)的工廠里。進口到我國市場的產品,“Made in”后面跟的很可能是“Vietnam”(越南)或“Pilipinas”(菲律賓)。雖說是“進口”沒錯,但此“進口”非彼“進口”(即源自品牌所屬國的“原裝進口”)。另外,我國的一些自主品牌企業(yè)也開始在國外設廠,其產品有時也返銷國內,這時的“進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認清了目前的現實和市場邏輯,再看文首“進口產品一定好嗎”這個問題,回答就會更為理性,而給出答案也就不是點頭搖頭那么簡單了。事實上,關于進口產品,有著多個觀察角度。我們既要看到一些進口產品存在問題,更要看到我國還有不少產品嚴重依賴進口這個無奈現實。調查顯示,在金屬制品業(yè)、通用設備制造業(yè)、專用設備制造業(yè)、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yè)等許多行業(yè)領域,我國裝備制造關鍵設備國產化率僅為52.4%,進口依賴嚴重。對于這類進口產品,我們得認人家的好。基于這樣的思考,我們同樣也得認我們自己本土產品的不夠好。

        國內消費者到海外搶購馬桶蓋等產品,其實就是他們對本土產品“不夠好”的一種行動表達。與“強扭的瓜不甜”一個道理,在本土產品還不夠好的情況下,呼吁國人熱愛國貨、購買本土產品,總讓人覺得有些強人所難的意思。“國外的月亮就是圓”,問題不在月亮,而在看月亮的人及其看月亮時的心情。一些人更愿意接受外國產品,即使這些產品貴很多,他們也心甘情愿地掏錢,支撐這種非理性選擇的,是他們對國內產品及市場環(huán)境的整體不信任。

        所以,要想讓國人愛上本土產品,就必須給他們一個堅實理由,要讓本土產品本身過硬才行。怎么辦?本土產品產業(yè)要進行升級,能夠生產出滿足民眾需求的好產品。現在中國政府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定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yè)樹立質量第一的強烈意識,下最大氣力抓全面提高質量。這并非只是一種臨時性的政府行為,而是一種符合歷史和市場規(guī)律的必然和長遠選擇。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尚萱)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