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五版>>

      胡立彪:知恥近乎勇

      2017-03-22 08:44:50 中國質量新聞網

      □ 胡立彪

      質檢總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市場共召回1130多萬輛缺陷汽車,首次在一年內突破千萬輛。對于這個數字,若問:多乎哉?回答是:不多也!一方面,相對于去年我國市場2800多萬輛的銷量,及當前我國2億多輛的保有量,一年召回這些車,其占比并不大;另一方面,相比去年美國5300多萬輛的召回數量,我國發(fā)生的召回數量可謂是小巫見大巫。

      基于“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的邏輯,我國去年召回汽車遠不如美國多,是否就意味著美國的車不如我們好?答案也是否定的。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先要搞清楚汽車產品召回究竟是怎么回事兒。所謂汽車產品召回就是按照法定的要求和程序,由缺陷汽車產品制造商進行的消除其產品缺陷的過程。我們知道,汽車產品是由上萬個零部件構成的,十分復雜,即使再嚴格的質量管控體系也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有些問題屬于設計缺陷,生產過程難以發(fā)覺。所以,當汽車產品進入流通環(huán)節(jié)后,一但某些問題集中呈現出來,并被確定為“產品缺陷”,汽車生產廠商就會按照相關法規(guī)進行召回,以此作為一種“補償機制”。

      由此可以看出,召回實際上是企業(yè)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過程,意味著質量缺陷的確認和糾正意愿,是帶有積極屬性的企業(yè)行為。當然,這種做法具有積極意義,并不等于說,召回越頻繁,說明企業(yè)對消費者越負責。召回是否真正體現出社會正價值,還要根據召回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及召回過程和善后處理等多種因素綜合判斷。

      若以中國傳統(tǒng)儒學價值觀視之,召回屬于“知恥近乎勇”的行為。企業(yè)產品存在缺陷,畢竟是有恥之事,但能夠認識到問題并積極主動解決問題,這種“知恥”的行為所能產生的正向社會價值,要遠大于產品缺陷可能造成的社會危害。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說的也是這個道理。正是理解了召回是一種“近乎勇”的向善行為,在歐美日等發(fā)達國家,汽車召回早已司空見慣,車企能夠平常行之,消費者也能寬容待之。

      不過,觀照中國汽車市場現狀,從車企到消費者,似乎還有對召回的誤讀,過于強調“恥”,因而在“知”上也缺乏足夠的勇氣。遠低于美國的召回數量,而且有近八成的召回是在質檢總局約談督促之下完成,這足以說明整體情況。若單拎出自主品牌汽車企業(yè)的召回數據,就更能看出問題:2016年,自主品牌車企召回車輛14.22萬輛,僅占召回總量的1.26%。而當年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突破了1000輛,這樣一對比,更凸顯自主品牌在召回問題上的“失勇”。

      有人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一定程度與國內一些消費者依然把召回與“產品質量不佳”聯(lián)系起來的認識誤區(qū)相關。這影響了車企的召回積極性。不過,這種狀況正在發(fā)生改觀。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發(fā)展,中國消費者也在不斷走向成熟,特別是世界各大主流汽車廠商在中國不斷進行召回,頻次之多,數量之大,讓他們對召回不再驚訝,逐漸習慣,也開始理性看待這一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自主車企有擔心可以理解,但眼光放不長遠,看不到進步的趨勢,把自己該有而未施行為的責任推給消費者,這不僅不是“知恥”,某種意義上就有些無恥了。說白了,“羞于”或“害怕”召回,反映了自主品牌車企內心深處的恐懼,這種恐懼其實就是對于自身產品力和品牌力的不自信。

      現在汽車界已經普遍認同,合理的召回是車企社會責任意識的體現,且在培養(yǎng)消費者品牌信任度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對于自主品牌車企而言,明白“知恥近乎勇”的道理,正視召回、勇于召回,建立符合國情和企業(yè)發(fā)展階段水平的主動召回機制,已是必行之舉。再誤讀、逃避,恐怕就要被消費者鄙視、被市場拋棄了。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六六)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