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立彪
對于我國第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達到6.9%,外界的普遍反映是“超過預期”。美國《福布斯》雜志據此發(fā)文稱,只要中國維持目前的相對增長優(yōu)勢,上升的步伐將不可阻擋?!爸袊慕洕孥E沒有結束,而是進入第二階段?!?/p>
這篇文章寫道,“此前,從沒有一個像中國這樣規(guī)模如此之大、情況如此之復雜、歷史如此之悠久的國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睋送茢啵^的“中國奇跡”的“第一階段”,應該是我國改革開放之后快速發(fā)展的30多年。
然而,經過“第一階段”的快速增長之后,中國經濟從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開始出現增速回落,平均增速降至6%到9%之間。一些人宣稱“中國奇跡結束了”。而這篇文章的作者卻認為,“中國奇跡”遠未結束,而是進入到“第二階段”。
按照該文所說,與“第一階段”顯著不同是,在“第二階段”,中國政府不再只關注速度,而是“在保持穩(wěn)定的同時尋求發(fā)展”。這其實是對近年來我國經濟工作“穩(wěn)中求進”總基調的理解。文章認為,在這一階段,中國政府著力做的,是“努力將中國經濟從側重低端制造和出口轉向更成熟的經濟發(fā)展推動力量”。很顯然,這一表述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明確提出的“把推動發(fā)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以及目前正在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雜糅理解。
盡管這篇文章并沒有明確指出“更成熟的經濟發(fā)展推動力量”具體是什么,但從文中“通過致力于現代化增長的四大支柱——消費、科技、高端制造和服務業(yè),中國將推動其經濟增長奇跡轉型和繼續(xù)發(fā)展”的表述可以推知,這個力量必定包含一個關鍵因素——質量。
事實上,《福布斯》去年刊發(fā)的一篇名為《中國制造如何變得越來越酷?》的文章已經給出了答案:在中國,消費者信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尊敬的中國品牌不斷涌現,它們中的很多不僅追趕上了外國對手,甚至還成功超越。根據麥肯錫的報告,在智能手機等消費品領域,62%的中國消費者更傾向于國產品牌。之所以發(fā)生這種變化,一個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品牌在質量上進步飛速”。
質量成為“中國奇跡”進入“第二階段”的內在推動力量,這一點應該毫無疑問。不過,就目前情況看,質量的推動力尚未完全發(fā)揮出來。以“消費”為例。近年來,我國消費者大量購買海外高端消費品,凸顯了我國消費品質量無法滿足需求的問題。而生產型消費領域的問題更突出。長期以來,我國重大設備生產的母機、高端醫(yī)療儀器、高級精密儀器以及核心元器件等主要依靠進口,這不僅成為我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瓶頸,在一定程度上還影響著我國制造業(yè)的安全。
因此,最大限度地挖掘質量潛力,發(fā)揮其推動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時間緊,任務重。必須要按照中央關于質量工作的部署要求,把提升質量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和重要抓手,既抓當前,更謀長遠。通過抓質量提升,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供給、滿足消費需求,提高出口競爭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經濟發(fā)展效益,最終推動“中國奇跡”進入“第二階段”。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