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五版>>

      質量是新能源汽車安全之基

      2019-07-10 09:59:41 中國質量新聞網-中國質量報

      □ 胡立彪

      安全,是新能源汽車必須要邁過的一道坎。不久前在海南博鰲召開的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再一次強調了安全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首日舉行的主題峰會主題即為“新能源汽車安全與召回”。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科協(xié)主席萬鋼在會上的發(fā)言可謂擲地有聲:我國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還處在培育期,杜絕重大安全事故是當下的首要任務,安全問題是事關新能源發(fā)展的生命線。

      “生命線”這個比喻非常恰切。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科技委員會聯(lián)合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持同樣觀點,他表示,安全事故是當前新能源汽車發(fā)展的致命隱患,必須盡快解決。安全事故的本質是電池的熱失控,應當強調的是,電池熱失控是影響電動汽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命線,這也使得追求安全成為市場競爭和品牌塑造的主旋律。“新一代電動汽車不是靠動力性取勝,要靠安全性。誰安全可靠,讓用戶放心,誰將來才能贏得客戶?!?/p>

      從今年4月上海發(fā)生特斯拉自燃事件,到蔚來汽車兩個月內3起自燃事故,以及近日蔚來汽車宣布召回ES8電動車,接二連三見諸媒體的事故,不僅讓新能源汽車用戶內心緊張,也讓持幣待購的潛在用戶心生疑慮,打擊了他們的購車信心。如果不引起足夠的重視,安全事件將成為一瓢冷水,澆滅市場的熱情,這已經向整個行業(yè)敲響警鐘。事實上,已經有一些消費者體味到冷水澆頭的感覺了。據中國質量協(xié)會調查,在現(xiàn)在使用新能源汽車的用戶中,下一次換車還會選擇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比例為66%。換一個角度看,這意味著,將有34%的用戶不再選擇新能源車。

      于是問題來了:新能源汽車安全性問題真就那么難解決嗎?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2017年的一份報告稱,相比汽油汽車,電動汽車更不容易發(fā)生事故或火災(而以事故數量與汽車保有量的比值看,電動汽車遠小于燃油車);但該報告同時指出,電池技術仍在發(fā)展,在安全系統(tǒng)設計上還未達成共識。事實上,正是由于“未達成共識”這個事實存在,安全問題才不斷出現(xiàn)。

      業(yè)內專家研究指出,新能源汽車發(fā)生燃燒主要有4種場景:充電過程燃燒、電池行駛或放置過程中引發(fā)燃燒、碰撞翻車引發(fā)燃燒、涉水引發(fā)燃燒。這些場景中以充電過程或充電結束后產生燃燒的情況最多。若為電池引發(fā)起火,一般原因有三:過充引發(fā)自燃、行駛中電池松動造成短路引發(fā)起火、電池本身的質量問題。顯然,作為新能源汽車極重要的部件同時也是極重要的起火源,電池的安全性至為關鍵。但恰恰在電池方面,業(yè)界尚存在諸多“未達成共識”之處,導致諸多問題隱患。

      目前電動汽車電池的主流和方向是鎳鈷錳酸鋰電池,亦即三元電池。這種電池能量密度較高,可滿足較大續(xù)航里程需要。但是它有一個明顯缺陷:其中的鈷元素穩(wěn)定性較差,一旦過充,即電量充得太滿,就容易產生結晶,若結晶刺破電池隔膜,發(fā)生短路,或產生大量余熱進而起火燃燒。不過,相關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實,三元電池雖有缺陷,但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產品質量,是可以將安全風險降到一個可以接受的范圍內的。分析已經發(fā)生的事故,就電池本身看,問題恰恰在于質量不過關:有的企業(yè)為了滿足市場供應量,在設計、制造、驗證、使用過程中沒有嚴格遵守相關技術標準和規(guī)范,忽視了對質量的要求。特別是一些技術實力不高的企業(yè)為了拿到新能源推廣補貼,盲目追求高續(xù)航里程指標,降低對安全控制的要求,更容易出問題。另有一些企業(yè)追求大功率快充賣點,但技術不過關,增加了安全隱患。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安全問題并非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關口,而突破它的關鍵其實就是做好一件事:保證電池產品質量。怎么保證質量?作為質量實現(xiàn)的基礎要素,標準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從2016年起工信部便已開始積極推動制定新能源汽車安全標準,力圖減少車輛起火事故。今年1月,工信部就《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3項強制性國家標準進行了公示,它們或將成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報批準入的基礎要求。

      將動力電池安全性作為新能源汽車發(fā)展最關鍵的指標,要求企業(yè)在設計、制造、使用等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保證電池產品和整車的質量,與此同時,不斷提高全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的認知,這個政策方向無疑是正確的。安全作為汽車產品的本源屬性,絕不能有半點疏忽,政府、企業(yè)及所有社會成員都要重視起來。還是那句話:沒有安全,新能源汽車就沒有未來。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小易)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