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報>>第五版>>

      放下小算盤才有大前程

      2019-08-06 09:36:46 中國質量新聞網-中國質量報

      □ 胡立彪

      日前,工信部就《攜號轉網服務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公開征求意見。按照《辦法》,電信業(yè)務經營者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guī)關于電信服務方面的要求,不得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向用戶提供攜號轉網查詢服務及解除限制服務,也不允許增設辦理條件,以任何方式拒絕、阻止、拖延向滿足條件的用戶提供攜出授權碼服務。《辦法》同時稱,不得實施的行為,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兩條。

      從《辦法》的部分表述可以看出,推進攜號轉網是必行之舉,沒有回旋余地。不過,“不得”“不允許”等用語也反映出,此前試行這項工作的過程并不順利,存在不少問題。去年12月,工信部出臺了攜號轉網規(guī)定及流程,并在天津、湖北、云南、江西、海南等5個省市開展試點。到現(xiàn)在過去8個月,效果應該說并不理想。工信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5個試點省市共完成230萬用戶攜號轉網工作。這個數(shù)字與目前十幾億手機用戶這個龐大的基數(shù)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沒有完成多少攜號轉網的工作量,并非是因為有這種需求的用戶少,而是因為電信運營商根本就沒有用心干這件事。近一段時期,不斷有媒體曝光消費者到三大運營商營業(yè)廳辦理攜號轉網業(yè)務,遭遇各種套路的事。比如,有媒體報道武漢某消費者到中國聯(lián)通營業(yè)廳辦理該業(yè)務,被告知需等合約中的所有服務項目全部到期方能轉網,而其中某項月返5元話費服務合約到期還有兩年。這就意味著這位消費者要在兩年之后才能辦理轉網業(yè)務。

      有套餐合約的借口還算“靠點譜”的,有的運營商營業(yè)廳采用風險忽悠招數(shù),更具迷惑性:其工作人員會向有攜號轉網想法的客戶發(fā)出“警示”,稱由于該業(yè)務處于試驗階段,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如果轉網失敗可能會影響微信、QQ、銀行、淘寶等程序和軟件的使用,甚至危及客戶賬戶資金安全。而常見的做法就是告訴客戶“材料不全”“需要領導簽字”“系統(tǒng)維護,下月辦理”等,讓客戶多跑幾趟。至于有的運營商故意減少能夠辦理該業(yè)務的營業(yè)廳數(shù)量,使得一些客戶竟要多跑幾十上百公里,則更是簡單粗暴。

      無論采用什么招數(shù),運營商的目的只有一個:盡量留住客戶。運營商都清楚,攜號轉網意味著客戶流失,是絕對的“賠錢買賣”,沒有誰心甘情愿看著自家的客戶流向他家。有業(yè)內人士直言,在移動電話普及率超過100%(工信部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移動電話普及率已經達到108.6部/百人)的背景下,一些基層分公司新增用戶乏力,都在想辦法去挖友商的“墻腳”,更別談“放用戶離開”了。想盡一切辦法留住客戶,甚至人為設障,從情感上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這種看似精明的小算盤,打來打去終是算不清大賬,到頭來必會被消費者識破,并遭其用腳投票。

      攜號轉網喊得響做得少,就跟提速降費雷聲大雨點小一樣,根源就在運營商太過糾結眼前利益,不肯做出犧牲。不光電信運營商,當下很多服務領域,都存在著注冊易、注銷難的現(xiàn)象。歸根到底,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利益問題。而這反映出運營商長期存在的服務惰性,也違反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往根上挖,這源自其利用市場絕對優(yōu)勢地位對消費者權利的漠視。市場監(jiān)管部門對此也應重視起來,采取有效措施減除違反公平競爭的藩籬。

      當然,要讓運營商自動放棄利益追求,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肉,似乎缺少動力,也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和企業(yè)本性,怎么辦?只有從外部動刀,發(fā)揮政府“第三只手”的作用。現(xiàn)在出臺《辦法》,目前就是要通過法規(guī)的“刀子”逼迫運營商割肉。不過,運營商能夠主動作為自然是更好了,如果能夠認識到這次攜號轉網是一個樹立自我形象的機會,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方便,減少限制性門檻,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反倒能夠給消費者留下好印象,獲得市場認可和更好的發(fā)展前景。

      《中國質量報》

      (責任編輯:小易)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