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您當前位置: 新聞中心>>《中國質量萬里行》>>

      被寵壞的洋品牌

      2012-01-05 10:01:24 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

          文/本刊記者 宿希強

          洋品牌“變壞”,主觀上看,當然是跨國企業(yè)自身出了問題;但客觀上,中國的消費環(huán)境、監(jiān)管力度、制度漏洞等也寵壞了洋品牌。

          “羅永浩式”的中國思維

          羅永浩怒砸西門子冰箱維權過程中,曾在其微博中稱,“3年前買的西門子冰箱和洗衣機陸續(xù)都壞了”,“再也不買這個倒霉牌子了,電器還是日本人做的靠譜……”

          這是典型的中國消費者的思維邏輯。羅永浩微博的潛臺詞是,不管怎么地,還是洋品牌產(chǎn)品質量好,買了德國的西門子質量不好是自己運氣不好,德國的不行,日本的總該沒問題吧?另一方面,像我羅永浩這樣的名人、成功人士,不會考慮本土品牌產(chǎn)品,當然只有洋品牌才能匹配自己的地位、彰顯自己的品位。

          羅永浩掄鐵錘砸西門子冰箱的時候肯定忘記了(不知道的概率很低),早在20多年前的1985年,有一個人和他做過幾乎一模一樣的動作,他就是締造了“海爾王朝”的張瑞敏。不知道張瑞敏看到羅永浩的微博會有何感想?

          名人羅永浩尚且迷信洋品牌,更不用說一般消費者了。

          很長時間,在中國消費者心目中,“原裝進口”、洋品牌一直是高質量和信譽保障的代名詞。洋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差別就像中國曾經(jīng)的城鄉(xiāng)差別那樣明顯。而一些消費者盲目相信洋品牌的狀態(tài)竟然也像當初渴望一紙城市戶口那樣強烈。

          典型的例子是,在惠普“質量門”和豐田“召回門”事件中,惠普和豐田方面都已經(jīng)承認問題了,還有網(wǎng)民在夢囈,“出質量問題的是中國的冒牌貨吧”,“即使真是國際名牌產(chǎn)品,也是在中國加工的,中國就是這樣的環(huán)境……”

          有這樣的消費者,就難怪洋品牌們怠慢加傲慢了,因為他們并不擔心消費群的流失,更不擔心賣不出去。

          所以外媒給中國打上了“錢多、人傻”的標簽。

          “改革開放初期,在當時普遍商品供應短缺的時代,一些洋品牌商品質量遠高于中國品牌,人們追逐洋品牌是很自然的。這些洋品牌大量進入中國,實際上也催醒了國內消費者的品牌意識,也提供給了他們更豐富、更現(xiàn)代的消費選擇?!逼放茟?zhàn)略專家李光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但現(xiàn)在,中國制造在許多方面完全能夠與洋品牌相當,許多人仍片面追求洋品牌,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這完全就是一種‘崇洋’的心態(tài)?!?/p>

          這種“崇洋媚外”的盲目心態(tài),洋品牌廠商自然是洞若觀火,并巧加利用。近年來,關于洋品牌商品國內售價遠遠高于國外的新聞源源不斷。除了進口關稅的原因外,國外廠商知曉“不宰白不宰”、“宰了不白宰”、“白宰誰不宰”的道理也是重要原因。商務部的相關調查就顯示,手表、箱包、服裝等20種品牌高檔消費品,海內外的差價,內地市場比香港要高45%,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27%。

          而這種對洋品牌的狂熱追逐實際上并不限于個體的消費者,甚至,是一個城市。

          最典型的是江西南昌。有人用生動的筆觸這樣描述——

          “1990年代末,南昌市決定把引進麥當勞當做政府工作任務之一來抓,但是麥當勞沒來??系禄?jīng)過市場調查后認定,‘南昌經(jīng)濟水平?jīng)]有達到開店標準’,所以肯德基也沒來。

          “1998年,一家西式快餐店開在南昌八一廣場旁的工人文化宮,裝修期間打出了一條巨大的橫幅:麥當勞還是肯德基?搞得南昌人好一陣激動,盼星星盼月亮一樣等著它開門大吉。

          “門終于開了,很像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經(jīng)營模式和店堂,人們一擁而入,才發(fā)現(xiàn)它叫做‘多樂漢堡’。南昌人聊勝于無,‘吃漢堡去’成了一句流行語,多樂漢堡居然開出三家分店。這是南昌人接觸到的第一個洋快餐品牌。

          “2000年8月,百勝餐飲集團終于坐不住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在八一廣場開了南昌第一家肯德基店,并且做好了持續(xù)三個月虧損的準備。開張那天,肯德基打出巨大的廣告橫幅:對不起,我們來晚了!在百勝餐飲集團看來,這只是一句溫馨而討好的問候;但在南昌人看來,它釋放了一個內陸城市長達20多年的壓抑情緒。

          “如火的8月,排隊等候就餐的人流頂著烈日暴曬,從早到晚排在肯德基門口,在馬路上排起了上千米長的隊。當天,肯德基全球單日單店營業(yè)額最高記錄誕生了。連續(xù)23天,天天創(chuàng)造著新的記錄。有人驚呼:繼南昌起義后,南昌又一次創(chuàng)造了奇跡!”

          不可思議的是,就連改革開放前沿的廣州,也曾因為遲遲沒有引進“星巴克”、“哈根達斯”而被指“不夠時尚”。2000年,哈根達斯在廣州的第一家店開張,特意請了當時最紅的謝霆鋒來剪彩,據(jù)說媒體和市民們都為廣州“終于”有了哈根達斯而很是興奮了一陣子。

          門檻偏低的中國市場

          還必須注意到,很多洋品牌曝出丑聞后,在中國最終都不了了之,這也使得一些洋品牌有恃無恐,那到底誰在寵著他們?

          2011年11月2日,強生嬰兒洗發(fā)水被美國安全化妝品運動聯(lián)盟曝出,含有可致癌的二惡烷以及季銨鹽15。同時,強生被指在全球實行雙重標準——其在“明令禁用”的英國、日本等8國所售產(chǎn)品已不含有這些物質,但在“允許添加”的美國、中國、加拿大等5國市場所售產(chǎn)品中仍含有這些物質。

          根據(jù)我國《化妝品衛(wèi)生規(guī)范》規(guī)定,二惡烷禁止用作生產(chǎn)原料添加至最終產(chǎn)品中,季銨鹽15是允許添加的56種防腐劑之一,含量不能超過0.2%。強生(中國)有限公司卻聲稱:“強生嬰兒產(chǎn)品,包括防腐劑在內的各種成分都是安全的,并且被產(chǎn)品銷售所在地的每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監(jiān)管所批準。”

          6天后強生又明確表態(tài):“不會召回相關產(chǎn)品。”而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表示:“正組織開展相關安全風險監(jiān)測與評估工作?!敝两裆袩o下文。

          2011年7月17日,臺灣“衛(wèi)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在上海可口可樂飲料公司生產(chǎn)的零度可口可樂原液中檢驗出“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防腐劑,這種防腐劑在臺灣被列為“禁止添加物”。可口可樂公司的解釋是“產(chǎn)品送錯,應在大陸銷售”。其同時表示,“按臺灣地方法律規(guī)定,該種防腐劑并不允許使用在汽水中,但按照中國大陸的規(guī)定,對羥基苯甲酸甲酯這一防腐劑是合法添加劑?!?/p>

          國家質檢總局對此表示,已經(jīng)把相關情況通報給進出口食品安全局以及負責國內食品市場監(jiān)管的食品生產(chǎn)監(jiān)管司,將會高度關注。但目前,零度可口可樂仍然在售。

          2011年4月,全球性環(huán)保組織綠色和平組織指出,雀巢“牛肉蔬菜米粉”中被檢測出含有抗蟲轉基因成分Bt基因,該成分會引發(fā)免疫系統(tǒng)反應,是潛在的致過敏源。

          雀巢隨后發(fā)表聲明,雀巢在中國生產(chǎn)和銷售的嬰幼兒食品完全符合中國法規(guī)及標準的要求,“消費者可放心食用”。而早在2005年,雀巢就在歐盟、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巴西等國家和地區(qū)承諾在其食品中不使用轉基因原料,但卻一直拒絕對中國消費者作出同樣的承諾。

          而中國疾控中心通報稱,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存有爭議,政府部門不會采取措施。

          2010年7月,美國有線新聞網(wǎng)爆料,麥當勞的“麥樂雞”中含有橡膠化學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石油提煉成分“特丁基對苯二酚”,“如若人體攝取該物質超過1克,就會出現(xiàn)反胃、耳鳴、作嘔等副作用,甚至會感到窒息和虛脫?!彪S后,“麥樂雞”在美國被叫停。

          但麥當勞并未叫停該產(chǎn)品在中國的銷售,麥當勞(中國)公司表示,“上述兩種化合物存在于‘麥樂雞’中,但均符合中國食品添加劑標準,對消費者的健康無害?!?/p>

          對此,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組織抽樣檢查并發(fā)布公告稱:“特丁基對苯二酚”含量未超過《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中規(guī)定的最大允許使用量。

          更早在2005年3月14日,綠色和平組織指出,在中國出售的卡夫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樂之三明治餅干含有轉基因成分。此前的2004年5月,卡夫就在歐洲市場上向消費者明確承諾,生產(chǎn)銷售的產(chǎn)品不含轉基因。但在中國,其產(chǎn)品含有轉基因成分,而且沒有在產(chǎn)品的顯著位置做相關標注。

          事情曝光后,部分超市下架并封存了卡夫餅干,但卡夫聲明稱,產(chǎn)品不含有中國要求標示的17種農(nóng)業(yè)轉基因生物成分。國家質檢總局隨后表示,轉基因食品在市場上銷售多年,是否對人體有危害仍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此政府部門不會對相關食品采取措施。

          有學者質疑,利益驅使下,在他國規(guī)規(guī)矩矩的洋品牌們,選擇了適應中國的“低門檻”。洋品牌“變壞”,我們是不是也要反思自己的制度和標準問題?

          監(jiān)管機制滯后“托大”洋品牌

          一樁樁丑聞揭開了洋品牌貌似“高貴”、“神秘”的面紗,但為什么很多洋品牌屢教不改,甚至毫發(fā)無損?

          兩年7進“質量門”的ZARA、6年5登黑榜的依云、“5年3檢不合格”的蘭蔻……何以給了這些洋品牌連續(xù)這么多次犯錯的機會?何以這么多年這些洋品牌不思悔改?何以在本國就遵紀守法,在中國就表現(xiàn)糟糕?

          學者張瑞東指出,中國地方政府的縱容、市場監(jiān)管機制的滯后、監(jiān)管不完善造成的執(zhí)法不嚴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2011年12月,一則“小工商惹不起大超市”的新聞似乎也成了這一解釋的注腳。據(jù)新京報報道,2011年今年8月,河北省邯鄲市推出有獎舉報政策,凡舉報問題食品藥品被查實,可獲獎10萬元。律師殷清利接連舉報問題食品10起,使用拍照、錄像等各種取證手段,并請工商現(xiàn)場查處,均無果。其間,他要舉報問題食品的消息被走漏給商家,工商部門甚至向他坦言:小工商所惹不起大超市。

          這些“大超市”中,就有零售巨頭沃爾瑪??梢韵胂?,惹都惹不起了,還談得上什么監(jiān)管?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月的另一條新聞,“小販售假被重罰2151萬”——因銷售假冒的“鄂爾多斯”等名牌羊毛衫,湖南桂陽縣農(nóng)民李清被內蒙古鄂爾多斯中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并處罰金2151萬元。

          這是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內外有別?

          不得不說,洋品牌在一些地方和部門享受的“超國民待遇”一直為國人詬病。在中國,為了吸引外資,一些地方和部門為洋品牌開辟“綠色通道”,對其質量的檢驗、監(jiān)管很多地方不到位。極端的例子是,據(jù)媒體廣泛報道,在華東一個城市中心商業(yè)街升級改造過程中,民族品牌因“血統(tǒng)不正”竟被擠走,取而代之的是“海外品牌”。

          或許,這也是洋品牌“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一個誘因。

          以家樂福為例,其在國外歷來是奉公守法的“模范”角色——在西方國家,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普遍對企業(yè)質量欺詐等違法亂紀行為有著十分嚴厲的法律懲處措施,且往往能落到實處;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的消費者的權利意識和自主意識較為強烈,企業(yè)的失信欺詐行為往往會受到消費者的強力反擊,甚至是拋棄。政府的“嚴刑”加上消費者的“無情”致使企業(yè)的違法失信成本太高,所以家樂福只能規(guī)規(guī)矩矩。

          但1995年家樂福進入中國后,即采取了諸如“違規(guī)”、“繞道”、“假合資”、“借道地方政府繞開牌照審批”、“違反開放時間表”等非常規(guī)手段。有統(tǒng)計顯示,到2000年底,家樂福已在中國開了27家分店,但從未正式向中國政府提交申請。

          工人日報的一篇文章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一些外資公司的膽量之所以越來越大,很重要的一條因素是我們的一些地方政府膽氣不足?!巴馄竽軒硗赓Y與GDP的增長,圍繞經(jīng)濟發(fā)展作文章的地方政府,首先短了幾分底氣,本該成為有力監(jiān)管者的身份,反而變身為看外商眼色并養(yǎng)肥他們膽量的縱容者,而忽視或者放棄了對公眾權益的保護”。

          這種情況下,洋品牌企業(yè)滋生了“企業(yè)帝國主義”心態(tài)?!捌髽I(yè)帝國主義”,是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普拉哈拉德和肯尼思·利伯索爾教授提出的概念。

          兩位學者認為,當西方大企業(yè)爭相涌入新興市場時都抱有一種狹隘且傲慢的心態(tài),“將中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僅僅視為市場擴張的目標,以為那里遍地都是渴求現(xiàn)代商品和服務的潛在消費群”。正是這種“企業(yè)帝國主義”心態(tài),導致跨國企業(yè)在發(fā)展中國家連續(xù)做出錯誤的甚至帶有歧視性的決策。

          張瑞東強調,包括洋品牌在內的任何商譽絕非源自商家的良心和覺悟,而是來自外部力量的約束,即法律的懲罰。我國相關監(jiān)管部門應當考慮改變過去一貫“低調模糊”的態(tài)度,不能僅僅寄希望于企業(yè)的自律,無論對于跨國品牌還是中國本土企業(yè),建立一個全面、良好有序的外部監(jiān)管環(huán)境至關重要。

          不過,對于洋品牌企業(yè)來說,在中國的違法成本實在有些太低。美國的罰款多見“以億為單位”,而中國多見“以萬為單位”。

          如沃爾瑪重慶12家門店“用普通豬肉冒充綠色豬肉”銷售事件,重慶工商部門開出了天價罰單,也不過是罰款269萬余元。

      《中國質量萬里行》

      (責任編輯:)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

      圖片新聞
      • 機油液位上升、加注口變“奶蓋”不要 ...

      • 安全的召回與召回的安全

      • 廣汽本田2019年超額完成目標,體 ...

      • 自研自造鑄市場底力 威馬為新勢力唯 ...

      • 中國汽車文化的先驅 奧迪第三次華麗 ...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