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商品要“跨洋”送達,國際配送周期長,一般需要10多天才能收到,配送風險也較大。此外,“洋商品”一旦出現(xiàn)質量問題,消費者想要退換貨物也不是一件易事。
文/本刊記者 李穎
在網購、團購、海外代購之余,現(xiàn)在國內的“血拼達人”又興起了一股“海淘”熱。近日在國內各大網絡論壇上,“海淘”成為曝光率頗高的關鍵詞,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購買國外品牌時,已不滿足于去國內實體店鋪或者尋找海外代購的方式,而是直接到海外網站下單訂購,不僅節(jié)省了國內外的差價,還能挑選到國內尚未發(fā)售的新款。
不少網友表示,一些國外中檔產品在國內被當成奢侈品追捧,不菲的價格令人望而生畏,從海外網站直接購買則劃算得多。
以一位網友展示的奢侈品皮包為例,國內專柜售價為3800元;美國網店售價為208美元,加上14~16美元轉運費,總價在1400元人民幣左右;如果通過代購獲得,需要支付原價5%即65.5元的中間費,加上130元郵費,總價在1500元左右。從美國網站直接購得比代購節(jié)省100元,比專柜購買節(jié)省2400元。此外,海外網站豐富的商品款式、頻繁的打折促銷也成為吸引“海淘族”的因素。
便捷的購買方式也為“海淘族”創(chuàng)造了“血拼”的條件,只要辦理一張“人民幣+外幣”的雙幣銀行卡就可以下單付款。
雖然在品牌、價格方面存在優(yōu)勢,但是“海淘”也存在一定風險?!吨袊|量萬里行》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海淘”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被“稅”。由于一些海外網站無法將貨物寄到中國,“海淘族”需要在轉運公司注冊,由海外網站將物品寄到當?shù)剞D運公司,再由轉運公司寄回國內。在關稅方面,一些轉運公司還會代收關稅,并在貨品到達中國時主動報稅,有的不負責報關或代收關稅,入境時如被海關抽檢到,收件人要補交關稅。如果是奢侈品的話,有可能產品價格加上稅金,要遠遠超過在國內購買的價格。
2.商品被丟失和損壞,或被扣在轉運公司。由于路途遙遠,若包裝不慎,不少商品會在遞送到手時被發(fā)現(xiàn)外包裝有破損,對于貴重物品,如電子產品和相機鏡頭類產品,要謹慎。也有網友不幸發(fā)生商品被轉運公司扣留、調包、或在運輸途中丟失的情況。
3.售后退換貨問題難。一方面需要海淘族用英語郵件與海外網站進行交涉,對于不熟悉英語的人來說,過程比較糾結;而由于相隔遙遠,加上處理事務的效率,如有退換貨,所需時間也較長。另外,海淘衣物、鞋子,常因尺寸標準不同,而導致海淘族所買的尺碼不適合,反而是一種浪費。
4.質量問題難投訴。海外購物郵遞時間長,收到貨后如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由于已經超過免費退換時間,又無法在國內進行投訴,只能遭受損失。
5.除此之外,有的網友還反映遭遇過境外網站詐騙、信用卡被盜刷等情況。由于“海淘族”都是在國外網站購物,國內無法進行監(jiān)管,其信息的可靠性難以保證,消費者將承擔很大風險。
《中國質量萬里行》2013年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