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大片|免费一区二区视频|亚洲аv在线观看|欧美在线激情性受

<bdo id="glmru"></bdo>

<dfn id="glmru"></dfn>

    1. 您好,歡迎來到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健康資訊!
      當前位置> 健康資訊>案件·解讀> > 養(yǎng)老詐騙典型案例系列六:噓寒問暖勝親人?實為騙錢

      養(yǎng)老詐騙典型案例系列六:噓寒問暖勝親人?實為騙錢

      2022-12-21 16:03:40 來源: 灤平縣司法行政

      公檢法公布的多起案例顯示,不少詐騙分子打的都是感情牌。結識老人后,他們每天噓寒問暖,拉升感情,有的甚至認對方為“干爹”“干媽”。等取得老年人的信任后,再順勢推銷自己手中的“投資好項目”、“保健品”等,最終騙取老人錢財。

      詐騙套路

      此類違法犯罪主要表現(xiàn)為假借義務診療、心理關愛、直播陪護、慈善捐助、志愿者服務、組織文化活動等形式獲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以多種形式對中老年人實施詐騙。

      案例一:“免費健康咨詢”騙取信任,詐騙老年人近百萬元

      最高法近日發(fā)布養(yǎng)老詐騙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李某濤以開展“養(yǎng)老幫扶”為名實施詐騙犯罪。

      2017年2月底至10月,被告人李某濤以其擔任法定代表人的北京天康通健心腦血管疾病研究所有限公司為依托,伙同楊某、賈某山、王某、張某、蘇某榮等人(均另案處理)為實施詐騙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在北京市石景山區(qū)、豐臺區(qū)等地,引誘老年人參加“健康講座、免費健康咨詢”活動,謊稱賈某山、張某、蘇某榮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空軍總醫(yī)院、北京醫(yī)院、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等知名醫(yī)院的專家,騙取被害人信任,并以現(xiàn)場看病、開藥的方式,將低價購進的保健品“百邦牌天元膠囊”“百邦牌銀杏丹葛膠囊”當作特效藥品高價銷售給被害人。

      楊某、賈某山、王某等人通過上述方式,騙取翟某才等124名被害人93.74萬元。李某濤家屬代為退繳40萬元。

      本案由北京市石景山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

      法院認為,被告人李某濤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多名被害人財物,數(shù)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應依法懲處。李某濤伙同楊某、賈某山、王某、張某等十余人,為實施犯罪而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李某濤系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應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李某濤等人詐騙老年人的財物,酌情從重處罰;李某濤主動退繳部分贓款,可酌情從輕處罰。據(jù)此,依法以詐騙罪判處李某濤有期徒刑十二年,剝奪政治權利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二萬元;在案扣押的人民幣四十萬元,按比例分別發(fā)還各被害人;責令李某濤繼續(xù)退賠各被害人經(jīng)濟損失。

      案例二:冒牌醫(yī)生“義診”,專騙老人錢財

      據(jù)邛崍市法院微信公眾號,邛崍法院日前公開宣判一起養(yǎng)老詐騙案。2021年以來,王某利、王某貴、宋某文、陳某明、王某銘互相伙同,冒充某醫(yī)院的醫(yī)生,以提供免費檢測血壓、血糖等義診服務為幌子,吸引中老年人等特定被害人群體,在騙取被害人信任后,通過補牙、鑲牙等方式詐騙被害人錢財。

      2021年10月28日上午,年過七旬的牟老太在農(nóng)貿(mào)市場閑逛時,遇到幾名開展免費義診的“醫(yī)生”?!搬t(yī)生”主動為牟老太測量血壓后,告訴其有高血壓、腦血栓等健康隱患。為了消除牟老太的疑慮,“醫(yī)生”主動表示可以幫其治療腦血栓,一番操作后,牟老太被騙走7500元。

      庭審中,5名被告人均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犯罪事實及罪名無異議,對量刑建議沒有異議,且簽字具結,同意適用簡易程序,庭審中亦表示自愿認罪認罰,請求法院從輕處罰。

      法院審理查明,5名被告人到案后如實供述犯罪事實,并賠償了被害人牟老太全部損失,牟老太也出具了諒解書,對5名被告人的行為予以諒解。

      經(jīng)審理,法院當庭作出判決,判決被告人王某利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3000元;判決被告人王某貴、宋某文、陳某明3人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2000元;判決王某銘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6個月,緩刑1年,并處罰金1000元。

      案例三:“老熟人”噓寒問暖盯上養(yǎng)老錢,詐騙老年人近40萬元

      六安市人民檢察院日前公布了一起犯罪分子對老年人噓寒問暖取得信任后詐騙錢財?shù)陌咐?013年的一天,油漆工馬某來到平陽一老年活動室打牌,結識了時年70歲的葉某,兩人相談甚歡,儼然成為了“熟人”。當時恰逢自家新房裝修,于是葉某雇用馬某干活。

      2014年3月24日,馬某以買油漆缺錢為由向葉某借2萬元,并寫下欠條,約定當年8月歸還1萬元,葉某拿出了自己的積蓄。在此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馬某又以同樣的理由先后兩次向他借錢,又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拒絕還錢。

      轉眼到了2015年10月26日,馬某已欠下不少賭債,又趕上老家蓋新房,于是他以兒子訂婚、結婚為由向葉某借錢。葉某希望能成人之美,熱心地借出了4.7萬元。

      面對葉某的信任,馬某愈發(fā)貪婪。2017年,馬某稱成立新公司需要資金,希望葉某幫他。這一次,葉某拿出了2.4萬元。此后,馬某虛構了多個工程項目,以這些項目需要押金、工程材料費等理由,又陸續(xù)從葉某處“借”了5萬元,多次表示有了收益就一并歸還之前所借錢款。

      直至2021年,馬某未歸還任何錢款,于是葉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報了案。2021年10月28日,公安機關對馬某立案偵查,2022年1月17日,將該案移送平陽縣檢察院審查起訴。

      辦案檢察官梳理后發(fā)現(xiàn),馬某提及的合作伙伴、經(jīng)營的公司均不屬實,于2022年2月16日以涉嫌詐騙罪將馬某起訴至法院。同年3月16日,平陽縣法院判處馬某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7萬元,同時責令退賠違法所得38.74萬元。

      案例四:冒充“親屬”套近乎,詐騙90歲老人養(yǎng)老金

      開封市杞縣網(wǎng)信辦日前披露了一起養(yǎng)老詐騙案例。李某無業(yè),整日游手好閑。2021年5月的一天,他在曹魏古城閑逛,看到一群老年人在街頭涼亭里納涼,便上前攀談。聊著聊著,得知90多歲的王大爺年輕時曾在李某老家某村工作,與該村老書記認識,李某便趁機謊稱自己是老書記的孫子,并立馬對王大爺說:“您跟我爺爺是好朋友,我也就是您孫子!”

      取得王大爺?shù)男湃魏?,李某繼續(xù)套問王大爺家中情況。王大爺每月有三四千元退休金,沒有和兒孫住在一起,只有一名保姆照料。每月退休金都給了保姆,作為兩人的生活費用和保姆工資。李某得知這些動起了歪心思。一口一個“爺爺”喊著,非要去王大爺家認認門。

      在王大爺家,當著60歲的保姆劉大娘的面,李某故意喊王大爺“爺爺”,并引導王大爺點頭,裝作是“遠房孫子”騙取保姆信任。隨后,李某以查看王大爺退休金使用情況為由,要求保姆帶他前往銀行取錢。兩位老人被李某騙得團團轉,真的帶他取了兩萬多塊錢。李某以用這筆錢在銀行“過流水”為由把錢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在回到王大爺住所后,李某又與保姆攀談,得知劉大娘女兒現(xiàn)在沒有房子住,他便又謊稱可以“搞來公租房”,讓劉大娘掏點錢方便自己“打點關系”,再次從劉大娘那兒騙走2000塊錢。

      經(jīng)河南省許昌市中院審理,被告人李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李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四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四萬元。

      案例五:多名老人被套近乎后放松警惕,合計被騙48萬余元

      據(jù)分宜檢察微信公眾號發(fā)布的消息,近日,通城縣檢察院辦理的一起涉及22名老年人的詐騙案開庭宣判,被告人劉某某被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年6個月,并處罰金5萬元,目前該判決已生效。

      2012年10月份至2021年9月份,被告人劉某某化名“楊某”“胡某”,以介紹賣牛、介紹兒媳婦等相關事宜與多名老人“套近乎”。

      劉某某虛構做生意、承包工程等需要資金為理由,承諾月息2分-3分不等的高額利息作為回報,向被害人羅某桃、付某秀、吳某英、羅某英等22人,共計騙取48萬余元,其中大部分被其用于償還賭債。

      檢察機關審查認為,被告人劉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通過虛構事實,采用“套路”致眾多老年人受騙,將錢財借于被害人用于償還賭債,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該案性質(zhì)惡劣,社會危害性較大,建議縣法院對劉某某酌情從重處罰。

      2022年1月29日,縣公安局將上述犯罪事實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承辦檢察官在審查過程中依法充分利用偵查監(jiān)督與協(xié)作配合辦公室平臺,查詢到被告人劉某某在通城縣、崇陽縣等地還涉嫌多起犯罪事實。掌握到犯罪線索后,縣檢察院依法向公安機關發(fā)出補充移送通知書,督促公安機關補充移送遺漏的相關犯罪事實,并協(xié)同公安機關開展自行補充偵查工作。最終查清本案中被騙犯罪金額48萬余元,被害人多達22人,成功追訴遺漏犯罪事實19筆。該院于2022年2月28日以被告人劉某某涉嫌詐騙罪向縣法院依法提起公訴。

      如何避免“親情圍獵”?

      以“養(yǎng)老幫扶”等為名,把詐騙之手伸進老年人的“錢袋子”,是近年來犯罪分子常用的詐騙手法,嚴重侵害老年群體的合法財產(chǎn)權益。

      詐騙分子平日對老人噓寒問暖,培養(yǎng)感情,還隔三岔五看望老人,這令不少受害老人加深了對詐騙分子的信任,甚至還把他們當自家人看待。

      老年人在遇到來套近乎的陌生人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如果對方自稱“親屬”、“朋友”,可先通過電話或當面與其他家庭成員進行核實,尤其是當對方提出轉賬匯款,或者其他涉及金錢的要求時,要多與家人溝通商量。

      年輕人也要多關注家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給老人一個幸福、充實的晚年生活,不給不法分子打“親情牌”的機會。

      (責任編輯: 陸明 )

      聲明:

      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wǎng)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zhì)量新聞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nèi)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wǎng)盡快處理。

      微評 Micro comment

      熱點新聞 hot news

      企業(yè)動態(tài)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