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陜西省大荔縣工商局根據群眾舉報,在該縣城關鎮(zhèn)西城南村搗毀了制造假冒化肥的黑窩點。
2008年3月11日,大荔縣工商局根據群眾舉報,派執(zhí)法人員前往該縣城關鎮(zhèn)西城南村進行突擊檢查,發(fā)現(xiàn)有涉嫌制造假冒化肥的黑窩點。隨后,該局組織50多名執(zhí)法人員連夜進行了檢查,由執(zhí)法人員控制了制假現(xiàn)場,并對現(xiàn)場的有關當事人進行了詢問,同時將這一情況立即向渭南市工商局和縣政府有關領導進行了匯報。
3月12日清早,渭南市工商局副局長張立平帶領市工商局經檢支隊、法制科有關人員趕到大荔,在聽取了案件的簡單情況匯報后,決定立即成立查處這一案件的專門領導小組,由張立平副局長任組長,大荔縣工商局王健局長、武進房副局長任副組長,下設調查、現(xiàn)場、協(xié)調三個工作小組,集中市縣兩級執(zhí)法人員進一步展開深入調查,并同時在大荔縣部署安排開展以整頓化肥為重點的紅盾三號護農行動。
經過各組迅速調查取證、送檢,初步取得了重大進展。據當事人交待,該窩點是由大荔人張志、趙某和連云港人吳某共同投資10.7萬元設立的,未辦理任何證照手續(xù),從2007年12月開始雇傭人員用每噸400多元的硫酸鎂和其它一些染色、膨化、礦蠟等材料通過造粒、著色等加工處理,仿冒有關二銨化肥產品。執(zhí)法人員已查獲了當事人的進、銷貨帳本等重要證據。
從帳本和當事人的交待情況分析,初步獲知其已制造假二銨化肥120噸,已銷售80噸,其余產品和制假原材料已被就地封存。根據這些情況,專案小組認為此案可能涉嫌刑事犯罪,確定由大荔縣工商局將案件交由司法機關處理。(大荔縣工商局)
造假現(xiàn)場
用來加工的著色劑
查獲大量假二胺肥成品。
執(zhí)法人員在檢查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