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有到無:持續(xù)推進智慧海關建設
2017年底,洋山港四期自動化碼頭試運行。俯瞰碼頭區(qū)域,只見吊車和自動化引導車忙碌,卻不見碼頭工作人員。這是碼頭作業(yè)從有人到無人的變化。而對于洋山海關來說,也有很多從“有”到“無”的變化。
“海關紙質單證實現(xiàn)從有到無,原來如果要核查某個案件,往往要翻出幾百份的單證和卷宗?,F(xiàn)在都進入了大數(shù)據(jù)系統(tǒng),根據(jù)核查方向設置參數(shù),就能很快調取需要的數(shù)據(jù)。”監(jiān)審科副主任科員潘祺說。
對于海關的“無紙化”改革,2011年入關,作為內勤人員的保稅科副主任科員丁靜也深有體會。“我2011年入關,作為內勤人員每天都要在手寫報關單上敲放行章,近幾年經過無紙化通關改革,不僅方便了企業(yè),也提高了效率,最重要的是可以減少出錯率,確保通關安全。”
目前,洋山海關查驗人員全部使用“單兵查驗系統(tǒng)”作業(yè),手持便攜式查驗設備,肩膀上佩戴影像設備,查驗過程和結果可以直接傳輸?shù)胶jP總署,電子化也保證了查驗工作更加高效和透明。
智慧海關建設除了從“有”到“無”,還有鳥槍換炮。專職從事輻射探測作業(yè)的副科長熊亮說:“過去我們利用X射線對集裝箱進行透視查驗,一個小時能查完都不錯了,隱藏的死角很可能還驗不到。現(xiàn)在我們有了輻射探測設備,可以很快發(fā)現(xiàn)疑點。”
據(jù)介紹,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動化碼頭2017年底開港后,為了讓自動化碼頭更快更強,上海海關在洋山四期自動化碼頭探索建立“無人值守、自動驗放”的智慧監(jiān)管系統(tǒng),將海關監(jiān)管要求順勢嵌入碼頭生產作業(yè)流程,最大程度壓縮貨物在港停留時間,助力自動化碼頭高效運轉。
用自豪詮釋辛苦:我們愛海關,愛中國造
談及工作中的感受時,更多關員則用自豪感來詮釋辛苦。物控四科主任科員黃若楓說:“我是在島上工作的,2015年底洋山港四期開建,我一天天看著就地取材的填海石料少了,海水變淺了,碼頭就立起來了。三年時間,一個世界領先的自動化碼頭就建成了。作為中國人,能見證這樣的超級工程從無到有,到現(xiàn)在每天能看到很多外國人來參觀自動化碼頭,內心是非常自豪的?!?/p>
在洋山港區(qū),中國制造的出鏡率很高,中國造的巨輪、吊橋、碼頭控制系統(tǒng),中國造的通勤車輛,包括智慧海關中應用的諸多設備均為中國造。許君毅說:“中國制造和中國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能在洋山看到這么多中國造,也是得益于政府和很多單位堅持使用中國產品。更多的落地使用,也促使中國制造企業(yè)進步更快,我們現(xiàn)在都喜歡用中國設備、中國制造。”
“可以說我自己的成長,就是伴隨著自貿區(qū)的成長,剛入關的時候接受培訓,就把海關工作方針刻進了心里。我覺得國家是一個高樓大廈,自己作為一顆小石頭能在海關崗位上出一份力,是很光榮的。說心里話,我很愛海關。”丁靜笑著說。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海關與時俱進,始終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fā)展保駕護航。近年來,洋山海關一直致力于打造科學、文明、高效、廉潔的現(xiàn)代化海關,為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和共贏,為上海自貿實驗區(qū)建設持續(xù)作出新貢獻。(滬關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