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落幕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上,蛟龍?zhí)枴⒑}執(zhí)?、深海一號等深海裝備模型廣受關注。
2010年8月27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fā)消息,宣布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3000米級海上試驗取得成功(圖②)。當前,蛟龍?zhí)栕畲笙聺撋疃?062米,工作范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qū)域,標志著我國載人深潛科考已走在世界前列。
?
背景故事
2009年至2012年,蛟龍?zhí)柦舆B取得1000米級、3000米級、5000米級和7000米級海試成功。成功完成7000米級海試,說明蛟龍?zhí)栞d人潛水器集成技術的成熟,標志著我國載人深潛科考已經(jīng)走到了世界前列。
2013年起,蛟龍?zhí)栒竭M入試驗性應用階段。
2017年,當?shù)貢r間6月13日,蛟龍?zhí)栱樌瓿闪舜笱?8航次第三航段最后一潛,標志著試驗性應用航次全部下潛任務圓滿完成。
親歷者說
李向陽:蛟龍?zhí)栐囼炐詰煤酱维F(xiàn)場副總指揮,自然資源部中國大洋礦產(chǎn)資源研究開發(fā)協(xié)會辦公室科技與國際合作處處長
20世紀末,隨著中國大洋協(xié)會在國際海底調查研究工作的深入,國家對載人深潛器應用需求日益迫切。2002年6月,科技部正式批準設立國家“十五”863計劃“7000米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中國大洋協(xié)會作為業(yè)主,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實施。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02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聲學所等國內深海裝備研發(fā)優(yōu)勢單位,成為項目研制的骨干力量。
蛟龍?zhí)栠x擇7000米作為設計深度,本身就是對科學和工程極限的挑戰(zhàn)。彼時,國外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是6000米,每一米深度的增加都意味著技術難度的上升。
“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蛟龍?zhí)柌铧c回不來了?!比魏慰茖W試驗都有風險,蛟龍?zhí)柡T囈膊焕?。李向陽回憶,在一次海試任務中,按照正常流程,蛟龍?zhí)柾瓿闪讼聺撊蝿眨瑴蕚浔换厥盏侥复?。然而當天,暴雨如注,能見度很低。隊員反復尋找,都沒能確定蛟龍?zhí)栐诤C娴奈恢谩?/p>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每晚一刻,蛟龍?zhí)柡推渲械臐摵絾T就多一分危險。全船立刻緊急行動,全力以赴利用高清望遠鏡等設備搜尋蛟龍?zhí)?。終于,人們發(fā)現(xiàn)了遠處一個熟悉的白色身影,迅速開船過去回收。事情已經(jīng)過去多年,但說起這一幕,李向陽的語氣里仍然充滿了緊張。此后,蛟龍?zhí)栐黾恿硕ㄎ粋鞲衅?,方便母船定位,確保下潛任務的安全和順利。
從2002年蛟龍?zhí)柫㈨楅_始,李向陽就參與其中?!耙婚_始,所有項目成員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一些人并不看好深潛事業(yè),覺得下潛7000米難度太大?!钡屯閭儧]有被這些聲音擊倒。17年來,有人加入,有人離開,蛟龍?zhí)柫粝聛淼亩际恰拌F桿粉絲”!
蛟龍?zhí)柨値熜燔荒献尷钕蜿柲钅畈煌?009年蛟龍?zhí)柕谝淮魏T?,年逾七旬的徐芑南還是堅持上船坐鎮(zhèn)指揮。他拖著裝滿藥品、氧氣機、血壓計等物品的拉桿箱,和科研團隊堅守在一起。他在水面的指揮調度清晰沉穩(wěn),成為試驗成功的重要保障?!靶炜値煹木窳钊藙尤?,鼓舞著一代又一代深潛人?!?/p>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fā)展的藍色空間。目前,蛟龍?zhí)栒谶M行集中維修、保養(yǎng)和護理,為其量身定做的蛟龍?zhí)柲复吧詈R惶枴币布磳⒔桓妒褂?。預計今年下半年,蛟龍?zhí)枌⒑汀吧詈R惶枴边M行業(yè)務磨合、互相適應,以期在接下來的業(yè)務化運行中,煥發(fā)新的活力,為我國大洋資源勘探和深海探測繼續(xù)提供強有力支撐。
知識鏈接:從“三龍”探海到海洋強國建設
目前,在我國的潛水器家族中,潛龍?zhí)枴⒑}執(zhí)?、蛟龍?zhí)枴叭垺眱?yōu)勢互補,可點線面結合對作業(yè)區(qū)進行勘察。
無人無纜的潛龍?zhí)杻?yōu)勢在于開展區(qū)域地形測量、拍照、攝像等作業(yè)。
無人有纜的海龍?zhí)栍伤娲╇姾筒倏兀容^適合在相對平坦的海底長時間、長距離作業(yè)。
蛟龍?zhí)柲軌蚨c懸停作業(yè),科學家可以親臨海底,直接觀測、直接測繪、直接取樣,對海底某個點進行“解剖麻雀”式精細化研究。
未來,伴隨我國海洋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通過發(fā)展深海鉆探的“深龍”技術、深海開發(fā)的“鯤龍”技術、海洋數(shù)據(jù)云計算的“云龍”技術等,我國有望形成國家級的深海裝備品牌和專業(yè)化隊伍,以有效支撐海洋強國建設。
參觀貼士
自然資源部國家深?;毓芾碇行母笨偣こ處煻≈臆娊榻B,位于青島的國家深?;毓芾碇行慕⒘恕吧詈V贰笨破震^和成就館,是社會各界尤其中小學生了解蛟龍?zhí)柕壬詈Qb備,學習深海科技知識的“良師益友”。
展館約1000平方米,由展覽廳和多媒體影視廳兩大部分組成,采用展板、沙盤、模型、多媒體、樣品、實物及透明觸控互動等多種展示形式,回顧我國深海事業(yè)發(fā)展的光輝歷程。其中,多媒體影視廳內設大型環(huán)幕可展現(xiàn)豐富的海底自然資源等。同時,結合深海基地的車間、碼頭、科考船及1∶1蛟龍?zhí)柲P?,展館構成了綜合、立體的展覽模式。
深海中心每年的寒、暑假都會公布面向大、中、小學生的開放時間,屆時公眾可以進行參觀。
本報記者 劉詩瑤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5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