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徐天允)日前,一輛奧迪Q5L試駕車起火自燃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多次轉發(fā)。所幸該事故未造成人員傷亡。在擔心產品質量的同時,更應該注意的是當不幸遇到車輛火災事故如何正確的解決。
奧迪起火是產品質量問題還是經銷商不負責?
筆者在查閱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官方網站后發(fā)現(xiàn),奧迪曾在今年5月因組裝過程中對個別發(fā)動機低壓燃油管內壁造成預損傷,可能導致低壓燃油管泄漏燃油,極端情況下如遇到火源可能導致起火,存在安全隱患對奧迪Q5L進行過一次召回。而視頻中的車輛起火是因未召回還是召回效果不理想?
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公布的召回信息
針對該問題,筆者連線了涉事車輛所在的經銷商——元通湖州?奧通奧迪中心店。但截至發(fā)稿前,該經銷商接線人員僅表示會聯(lián)系領導,并未作出任何正面回復。
一般情況下,經銷商為了更好地售出車輛會將試駕車進行嚴格保養(yǎng)。同時,試駕過程一般均為經銷商周邊短途行駛 ,因此試駕車里程數(shù)不會太高。另外,通常召回信息都是由經銷商聯(lián)系車主,經銷商理應知道召回相關信息。令人費解的是,在這種境況下試駕車竟依然出現(xiàn)了起火自燃事故。安全問題無小事,希望此次事故可以給汽車廠商敲響一個嚴格把控質量的警鐘,也希望此次事故可以給經銷商一個不能有僥幸心理,要嚴格檢查、保養(yǎng)試駕車的警示。
正確方式才能正確滅火
盡管目前沒有法律明確規(guī)定家用汽車必須配備滅火器,但還是建議車主在車輛中常備一個以上車載滅火器,以防萬一。一般車載滅火器重量較低、尺寸較小,對于油耗基本上沒有影響。車載滅火器應當放置在觸手可及的地方,例如:駕駛員一側車門儲物格中、固定在駕駛員座椅下方、中央扶手箱、手套箱等地方。盡量避免放在后備箱中,如若車輛起火,繞到后備箱處取滅火器費時費力。另外,假如發(fā)生追尾事故,后備箱可能無法順利打開,導致無法第一時間救援。
倘若在開車過程當中聞到發(fā)動機艙處傳出的焦糊味或看見煙霧,應當在第一時間靠邊停車,點亮雙閃報警燈,并立刻關閉車輛電源。因為關閉車輛電源是切斷汽車點火系統(tǒng)和燃油關系的唯一路徑。關閉車輛電源后應當立即將發(fā)動機艙蓋開啟一個小縫隙并取出滅火器,通過縫隙噴射滅火器。待看不到煙霧后完全打開引擎蓋,并在路邊取一些沙土掩蓋發(fā)動機,防止復燃。如若火勢無法控制,應當立即撥打119并撤離至安全地帶。
發(fā)動機艙滅火示意圖,徐天允繪
不能立刻打開發(fā)動機艙的主要原因是如若打開發(fā)動機艙,會讓車外與機艙內的空氣產生對流,汽車發(fā)動機艙內的氧氣此時將得到補充,火勢可能會瞬間增大,造成更大的損失。需要注意的是,如若選取自行滅火措施應當選擇在初期火災時間內,即起火后十幾分鐘內。該階段特征是初起煙霧大,可燃物質燃燒面積小,火焰不高,輻射熱不強,火勢發(fā)展比較緩慢,是滅火的最佳時機。
近年來,消防進社區(qū)、消防進農村等送平安活動被廣泛推廣,而奧迪作為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卻對消防安全意識如此淡薄,實屬不應該。
最后用一首打油詩總結起火如何處理:
機艙起火莫驚慌,停車熄火關電源。
小火初期快撲救,引擎有火別開蓋。
大火失控趕快撤,報警靜候救援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