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記者 徐建華)10月21日,“2021美美與共·中韓美食文化交流會”在京舉辦。本次活動作為2021-2022中韓文化交流年系列活動之一,由韓國駐華大使館、駐華韓國文化院、全國商報聯合會共同主辦,韓國海外文化弘報院后援,韓國KBS、SBS、MBC、YTN以及人民日報、新華網、光明網、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網、國際商報、中國貿易報、中國經濟網、中國質量報、中國市場監(jiān)管報、中國食品報、華夏時報、中國網、中國石油報、財新傳媒、中國商報、中國烹飪雜志、餐飲世界雜志、中國食品雜志等中韓兩國新聞媒體共同參與支持。
活動現場,韓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駐華韓國文化院院長金辰坤代表活動主辦方致辭。金辰坤院長表示,9月15日“2021-2022中韓文化交流年”在韓國首爾隆重開幕,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與中國文化和旅游部在開幕式上共同宣布了“中韓文化交流年”正式開始?!爸许n文化交流年”體現了兩國元首對中韓關系的深切關懷、對文化交流的高度重視,反映了兩國人民擴大交流的共同心聲、增進理解的美好愿景。中韓兩國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同源,飲食同宗,本次活動圍繞文化交流年“文化增友誼, 同行創(chuàng)未來”的主題,以文化交流為紐帶,以中韓美食為載體,促進中韓兩國文化交流互鑒,以民心相通為根基,傳遞和平友誼,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共迎兩國建交30年的新起點。
韓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駐華韓國文化院院長 金辰坤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代表參會嘉賓現場致辭。朱丹特別提到民意相通則民心相親,民心相親則友誼長存。飲食文化承載著一國人民的情感與記憶,是各國人民溝通交流的天然紐帶。韓劇《大長今》的熱播曾經為許多中國人打開了韓國料理的世界,韓餐一直深受中國人民的喜愛,中國的火鍋等美食也俘獲了許多韓國食客的心。中韓兩國日益密切的飲食交流,不僅為兩國人民帶來豐富的味蕾體驗,更推動了兩國文化的交流互鑒,夯實了中韓友好的民意基礎。值此“中韓文化交流年”,進一步發(fā)揮民間交往的作用和優(yōu)勢,開展更多機制性文化交流項目,全方位加強人文交流合作,與在座各位一起,共同為增進兩國人民理解與友誼貢獻力量,共迎兩國建交30年發(fā)展新機遇。
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文化交流部主任朱丹
活動現場中韓兩國進行了精彩的文化交流展演。
韓國舞蹈家崔希那表演韓國大鼓舞
中國青少年郭霏揚古箏演奏“漢江韻”
韓國非遺第57號京畿民謠的傳人申載英演唱韓國民謠
中國青年表演藝術家陳霈然黃梅戲新唱
美食不僅是技藝和味道代表,同時更是無國界的文化融合與友情的匯聚。從中韓美食與美味中體會中韓長期友好交往的深厚情誼,從兩國文化交流與互鑒中感知東方文化的美感與韻味。
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名廚專業(yè)委員會主席石萬榮展示中餐名菜拔絲紅薯的精湛技藝,韓國烹飪料理專家禹英善老師制作地道韓餐。
中國飯店協會副會長名廚專業(yè)委員會主席石萬榮(左)、韓國烹飪料理專家禹英善老師制作地道韓餐
現場石萬榮老師講到,中國飲食文化很多時候體現了“精、美、情、禮”四字,孔子所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其實這代表著飲食文化所蘊含的“求精”的意識與“恭敬尊重”的待客之道。中國菜講究色、香、味俱佳的感官“美”和精神愉悅的融合。同時中國傳統(tǒng)宴席圓桌圍坐,形成和睦、共趣、團圓的氣氛,體現出飲德食和、同享同樂的情與禮的文化內涵,這些既貫穿于中國日常飲食之中,同時也是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傳承。
中韓兩國的嘉賓代表、新聞媒體代表、韓國駐華大使館的新聞、商務、經貿參贊等外交官,以及來自大韓航空、CJ集團、LG集團、中國石油、魅鳥科技、青島興達包裝等中韓雙方企業(yè)高層代表共同參與到以兩國特色美食為聯結友誼的活動中,攜手同心為促進中韓文化友好交流作出積極貢獻。在美食專家老師的示范指導下,大家興致盎然地戴上廚師帽、挽起衣袖“下廚體驗”、共同制作、品嘗兩國美食,互為表達“美美與共”的友好情誼,展望更多領域的深入合作。
駐華韓國文化院院長夫人樸鐘榮女士(右一)與韓國駐華大使館多位參贊夫人親自為大家制作韓國特色蔬菜煎餅
中外嘉賓現場體驗“打年糕”
活動主辦方代表、全國商報聯合會秘書長姜尚源表示,本次活動是我會策劃發(fā)起的中外美食品鑒系列活動之一,此后將與近60個國家及地區(qū)共同合作展開,以此作為新的表述形式,做好國際文化交流互鑒,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精神與中國品牌,有效發(fā)揮國家級新聞社團的廣泛傳播職能,將美食體驗與文化融通相結合,促進民心相通與國際友誼,以輕松聯誼的方式搭建兩國商務交流對話的新平臺,持續(xù)推動雙邊經濟貿易等多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化。
2021-2022中韓文化交流年開幕式現場(駐華韓國文化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