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20歲》雖然講的是返老還童的故事,但依然可以歸為青春電影的類型。和之前的《匆匆那年》、《微愛》、《同桌的你》相比,把票房和口碑綜合起來看的話,《重返20歲》更勝一籌。不過,盡管取得了不錯的戰(zhàn)績,但《重返20歲》的腰桿兒還是不太硬,因為其核心競爭力來自韓國人寫的劇本。
可以說,國產青春電影在磕磕碰碰中一直難言起色,缺乏好故事、好創(chuàng)意、好劇本,是不可忽視的原因。
“不堪”不是我們的青春
《重返20歲》有個一奶同胞的兄弟——韓國電影《奇怪的她》。這本來就是說好了要套拍的作品,一蝦兩吃。
梳理一下該片的要素:大媽變少女、唱歌加選秀、愛情和離逝,都圓融地統(tǒng)一在一個屋檐下。觀看體驗非常舒服,這要歸功于劇本的扎實。
反觀我們之前的大量青春電影,劇情弱智、故事老套、炫技過頭,沒辦法,只好靠一兩個偶像明星撐場面。結果自然飽受詬病。
鑒于編劇的技窮,沒本事弄出高潮戲,有網友就吐槽:“國產青春片,動不動就墮胎,難道是給街頭人流廣告做代言嗎?”“這根本不能代表我們的青春,我們的青春沒有那么不堪!”
當前的青春電影受眾,主要是“80后”和“90后”,這個群體對于自身的關照很在意,對青春電影的需求很旺盛,消費觀念不守舊。因此,盡管國產青春電影如此糟糕,但沒有其他選擇,只好把票房一次次推高。
2014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達到296億元。其中,有兩部描述校園生活的青春片成績相當亮眼——《同桌的你》拿到近4.6億元票房,《匆匆那年》更是在競爭激烈的賀歲檔中突出重圍,收獲近5.8億元票房,與《小時代3》一起打入2014年國產片票房排行榜前10位。
口碑越差票房越好成為國產青春電影一大怪現象?!洞掖夷悄辍吩诙拱昃W上評分僅有5.4,《小時代3》也遭到網友瘋狂吐槽。
資本投機催生青春泡沫
一部好的青春片,眼界是關鍵??v觀當前“繁榮”的青春電影市場,其實格局很小。我們從中看不到廣大農村、鄉(xiāng)鎮(zhèn)青年的身影,我們看不到宏闊的時代背景。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為什么會如此局促?一方面是編劇群體的生產力沒有充分發(fā)掘出來,一方面是資本的投機性在作祟。
除了少數紅得發(fā)紫的幸運兒之外,國內每年產出的青春片堪稱海量,更多的青春片因種種原因而被埋沒在了茫?!坝昂!敝?。也有不少青春電影遭遇“影院一日游”,甚至根本沒人知道它曾經上映過,最終只能淪為票房“炮灰”。
有院線經理認為,在跟風成性的電影圈出現這種現象很正常:“當年《瘋狂的石頭》火了之后,就出來一堆‘瘋狂’系列電影,《泰囧》之后一堆公路喜劇跟風,一旦看到一個成功案例,馬上就會出現很多跟風之作。但很多電影話題不足、明星不多,再加上本身質量也不行,很有可能票房不好?!?br />
因為資本的逐利性,催生了青春電影的泡沫,讓很多本來可以成為佳作的劇本,無法精耕細作,生硬地加入過時的元素,就拍成電影了。
向漫畫等青春文學借槍
世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供給端不給力,需求方再饑渴,也只能扼腕嘆息,或者移情別戀,成為日本、韓國、泰國青春電影的擁躉。歐美青春電影由于跟我們的文化比較遠,不太容易被接受。
平心而論,日韓為代表的青春電影發(fā)展得比較早,形成了成熟的模式,編劇上也有匠心獨運之處,充滿靈趣。為啥我們的編劇就編不出好劇本?
事實上,日韓青春片的劇本選擇面很廣,他們發(fā)達的漫畫產業(yè)就提供了厚重的基礎。比如,日本每年有大量漫畫改編而成的電影、電視劇面世,口碑和票房往往雙贏。比如《逆境九壯士》、《賭博默示錄》都是如此。
因為,作為底本的漫畫本身就是千里選一出來的,在從這些賣座漫畫中優(yōu)中選優(yōu)而出,改編成大銀幕作品,自然容易成功。事實上,不少漫畫家在創(chuàng)作前端就考慮如何影像化的問題了,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就會考慮鏡頭感。
這一點,我們正在迎頭趕上。南派三叔寫《盜墓筆記》,“寫到第四本的時候開始考慮是否可以做成漫畫,最后一本的寫作花了1年半,有意植入很多畫面感很強的描述?!彼f。結果,根據《盜墓筆記》改編出來的漫畫橫掃各大圖書市場,而影視劇版權也已經賣給了美國派拉蒙公司。
還有文學作品也可以是青春電影的后盾。比如最近很火的《何以笙簫默》,雖然不是電影,但是道理相同。其劇本改編自同名小說,2003年9月伊始在晉江原創(chuàng)網連載,經過十余年網絡發(fā)酵,向影視作品轉化早已是眾望所歸。
所以,打通動漫、文學作品與青春電影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創(chuàng)意的流動和脫穎而出,這應該經得起實踐檢驗。當然,前提是我們的青春漫畫或者青春文學足夠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