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化部官網(wǎng)獲悉,1月28-30日,《中國戲曲志·澳門卷》《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澳門卷》初審會同時在澳門基金會研究所召開。
“十部文藝集成志書”香港卷、澳門卷的編纂出版是在文化部統(tǒng)一組織下,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會同港澳特區(qū)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實施的搶救整理、研究、編纂出版香港、澳門地區(qū)民族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項目。自2012年正式啟動,經(jīng)數(shù)年努力,進入了成果豐碩階段。本次兩卷通過初審,是繼《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澳門卷》通過終審后的又一個重要進展。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主任李松、副主任王靜參加會議,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鄒興華及有關團隊專家專程參加、旁聽審稿會議。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出席會議并會見審稿專家。
《中國戲曲志》澳門卷初審會由《中國戲曲志》副主編薛若琳主持,李時成(廣東省文聯(lián)副主席)、劉文峰(《中國戲曲志》總編輯部主任)、包澄潔(《中國戲曲志》總編輯部副主任)、穆凡中(澳門著名劇作家)、邱子維(澳門著名作家)等作為審稿專家參加審稿。本卷主編沈秉和及副主編程美寶教授、謝少聰教授匯報了幾年來的工作情況。該團隊經(jīng)過三年多的資料搜集和田野釆訪,完成了對澳門戲曲劇種、劇目、表演、舞臺美術、相關人物和團體的系統(tǒng)整理,提交了近五十萬字的初稿。大家充分肯定該團隊的工作,對卷本進行了認真的交流與審議。大家認為,該卷能夠較全面地呈現(xiàn)澳門戲曲的發(fā)展源流、民間特色,同意通過初審,對下一步修改提出了具體意見建議。
《中國民間故事集成·澳門卷》初審會由《中國民間故事集成》常務副主編劉魁立主持。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總編輯部馮志華、劉曉路及澳門著名作家李公榮、澳門大學助理教授譚美玲作為本卷審稿專家參加審議。本卷主編張卓夫先生首先報告了本團隊三年多來進行大量的田野考察和資料搜集的情況。他們深入街道、社團、教會、鄉(xiāng)村和居民家中釆訪,收集了近200篇民間故事,這些故事類型多元、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包括神話、人物傳說、史事傳說、地方傳說、動植物傳說、土特產(chǎn)傳說、風俗傳說、宗教傳說、幻想故事、生活故事、寓言、笑話等近二十萬字。評審小組充分肯定該卷取得的成果,認為豐富的本土故事體現(xiàn)了澳門的多元文化,以及富有色彩的民間生活,同時反映了澳門東西文化交融、淳樸和諧的民風,以及悠久的歷史。評委同意通過初審,并希望編纂小組將綜述、凡例等部份予以完善。張卓夫表示,其團隊對《故事卷》的采集非常熱衷,社會反應熱烈,題材豐富,有傳說、宗教信仰、生活、行業(yè)等等的民間故事,他對下一階段的工作充滿信心。
期間,還召開舉辦了澳門各卷工作報告會、“舞蹈集成”專題會、“澳門戲曲公眾分享會”等,既推動了澳門集成志書的編纂,又擴大了澳門民族民間文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