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員大會現(xiàn)場
東南網(wǎng)莆田6月26日訊(通訊員 林慧)6月26日上午9時,福建省莆仙戲劇院召開赴港參加第九屆香港“中國戲曲節(jié)”展演行前動員大會。莆田市文廣局副局長何黎仙出席動員大會。
據(jù)悉,第九屆香港“中國戲曲節(jié)”旨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進內(nèi)地與香港的文化交流。根據(jù)邀請,6月27日-7月2日,莆仙戲劇院將在港參加第九屆中國香港戲曲節(jié)展演,演出傳統(tǒng)劇目《狀元與乞丐》《三請樊梨花》,以及舉行莆仙戲傳統(tǒng)折子戲?qū)鲅莩觥?/p>
在動員大會上,莆仙戲劇院院長吳清華公布了赴港人員名單、在港行程及注意事項等相關(guān)事宜。莆田市文廣局副局長何黎仙作強調(diào)講話,希望全體演職員以高水準的藝術(shù)水平、嚴遵守的組織秩序,圓滿完成此次文化交流重任,推動莆仙文化的廣泛傳播。
《狀元與乞丐》
劇情簡介
丁家兄弟花實、花春同日各生一子。嬰兒周歲之時,舅父王國賢為兩甥孫算命,斷定花春之子文龍“乞丐命”,花實之子文鳳“狀元命”?;▽嵎驄D信以為真,從此百般溺愛、縱容其子文鳳,甚至讓他出入賭場。而花春之妻柳氏,卻不信文龍命薄,她面臨兄嫂欺凌、丈夫遠離他鄉(xiāng)的困境,仍含辛茹苦,嚴以教子,復求教館先生李仲書精心栽培,促進文龍發(fā)奮攻書。結(jié)果,文龍得中狀元,而“狀元命”的文鳳,則墮落為賊子。
藝術(shù)特色
該劇配備正旦(青衣)、貼旦(花旦)、正生(文生)、老生、丑仔等行當,莆仙戲表演科介得到應有的發(fā)揮,諸如旦角出行的傘功和虛擬的織布,文生、老生的扇法運用,丑角、貼旦的夸張動作,尤其是最后一場的“追逐”情節(jié),借助旦角的蹀步、搖步、千金墜,丑角的七步蹓,老末的三腳杖,構(gòu)成了別開生面的追逐舞蹈,大大吸引觀眾的眼球。此外,還汲取了民間“板鼓咚”的一曲【俚歌】(俗稱“乞食詩”),更是為此劇目錦上添花。勝任該劇主演的是國家一級演員黃艷艷,其表演真情流露,聲淚俱下,讓人感同身受。
演 員 表
黃艷艷 飾 柳 氏
馬燕玉 飾 胡 氏
楊俊生 飾 丁花實
俞荔香 飾 丁文龍(童年)
吳清華 飾 丁文龍(成年)
吳莎莎 飾 丁文鳳(童年)
鄭仁森 飾 丁文鳳(成年)
林春紅 飾 李仲書
康 斌 飾 王國賢
鄭超凡 飾 李翠云
朱金棋 飾 丁花春
陳建林 飾 阿 豬
《三請樊梨花》
劇情簡介
唐初,樊江關(guān)守將樊洪受西涼國引誘,叛變投敵,程咬金奉命征討。樊洪之女樊梨花武藝高強,深明大義,毅然獻關(guān)歸唐,并經(jīng)程咬金撮合與薛丁山結(jié)為夫妻。薛丁山疑樊梨花投唐有假,又因日前被其槍挑落馬而怨恨不已,花燭夜,亂加羞辱,氣走梨花。后迫于軍情,丁山單人匹馬赴樊江關(guān)請樊梨花,被守關(guān)將當面奚落,一怒之下返回。軍情緊急,薛丁山奉命二請梨花。女婢石珍見丁山來意不誠,將其驅(qū)逐出關(guān)。西涼國楊凡再次興兵犯境,唐軍兵困,不得已求助于梨花。樊梨花領(lǐng)兵助陣,終破強敵。丁山悔悟,三請梨花,夫妻和好,同心征西。該劇塑造了一位才貌雙全、英勇善戰(zhàn)的巾幗英雄形象,表現(xiàn)了樊梨花以國為重、不計私怨的胸懷和氣度。
藝術(shù)特色
本劇從表面上看是融文戲、武戲于一爐,但更多的是武戲文做,其中有機地運用了莆仙戲武生、武旦的表演科介,諸如鳳尾手、穿身手、雞母孵、下山虎以及持槍搖步,橫刀蹀步等,既凸顯劇種特色,也點綴了人物性格特征。該劇挑大梁的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王少媛、國家一級演員吳清華,分別飾演樊梨花和薛丁山,從形體表演到人物塑造,堪稱聲情并茂,唱做俱佳。加上程咬金、薛金蓮等角色行當?shù)木G葉陪襯,使該劇成為觀眾喜聞樂見的輕喜劇。
人物表:
王少媛 飾 樊梨花
吳清華 飾 薛丁山
林春紅 飾 薛仁貴
鄭仁森 飾 程咬金
鄭超凡 飾 薛金蓮
俞荔香 飾 石 珍
康 斌 飾 樊 洪
張智明 飾 樊 龍
朱金棋 飾 樊 虎
陳建林 飾 守關(guān)爺
楊俊生 飾 楊 凡
莆仙戲傳統(tǒng)折子戲?qū)鲅莩?/p>
《瓜老種瓜》
【劇情簡介】
據(jù)古老劇目《張瓜老》改編的片斷,風和日麗天,張瓜老與孫女一同種瓜,又忙里偷閑,騎驢趕墟,一老一少樂也怡怡。
【藝術(shù)特色】
展示莆仙戲老末的“三腳杖”表演功,道具應用的“鋤頭功”,以及獨具一格的“金雞啄米、屈腿后踢、揮鋤掘地、倒騎驢”等復雜的、富有生活氣味的藝術(shù)動作組成,體現(xiàn)莆仙戲奇、古、特的藝術(shù)形態(tài)。
【人物表】
鄭仁森 飾 瓜老(老末)
俞荔香 飾 凝煙(小旦)
《梁祝?吊喪》
【劇情簡介】
祝英臺驚聞梁山伯去世,哭求父母答應后,立即趕往梁家吊祭。英臺悲傷至極,竟將座椅當作山伯,傾訴衷腸。忽然山伯出現(xiàn),英臺始知梁家用計,急欲告辭,山伯執(zhí)意挽留,并再三對天發(fā)誓,二人得以相伴終生。本出戲稱“紅吊喪”,以大團圓結(jié)局,是從全本《梁?!分醒苌?,常與《訪友》共同演出。
【藝術(shù)特色】
《吊喪》是莆仙戲著名的折子戲,而“伡椅”(亦稱“擺椅”)則是本劇的重頭戲。整段表演,祝英臺以座椅為中心,分別以左、右肩尖,托住座椅的左、右背,利用伡肩動力,推動座椅漸漸直立起來,如此周而復始,反復三次,動作細膩而優(yōu)美。整段表演配以曲調(diào)委婉的【駐云飛】,穿插纏綿悱惻的“十八嗏”以及梅花(中音嗩吶)的拖音,唱做合宜,哀婉動人。
人物表:
黃艷艷 飾 祝英臺(閨門旦)
俞 植 飾 梁山伯(小生)
鄭超凡 飾 人 心(小旦)
陳建林 飾 事 久(丑角)
《春草闖堂?抬轎》
【劇情簡介】
在西安府公堂上,相府的女婢春草,為救仗義打死尚書公子的薛玫庭,冒認薛為相府姑爺,知府胡進,為求李千金證實一言,要春草陪他前往相府。春草擔心小姐不認此親,惹得家法上身,為遷延時間,籍口腳痛,跟隨不上,逼知府下轎,伴她同行,最后,索性連大轎也讓給春草坐;這時春草已想出了說服李千金認婿的妙策,便順水推舟,要知府作跟班,侍候她上了大轎,一路上極盡威風。
【藝術(shù)特色】
“坐轎”選自《春草闖堂》中的一折,通過知府坐轎、春草伴行,變成春草坐轎、知府跟班的喜劇情節(jié),運用傳統(tǒng)科介踏步、蹀步、雙跳步、躚步、短步、抽步、搖步等,設(shè)計成妙趣橫生的抬轎子舞蹈,展現(xiàn)莆仙戲表演藝術(shù)的魅力。
人物表:
王少媛 飾 春 草(小旦)
鄭仁森 飾 胡知府(老丑)
吳清鴻 飾 轎夫甲(丑角)
張智敏 飾 轎夫乙(丑角)
《郭華?胭脂鋪》
【劇情簡介】
秀才郭華,思慕謝玉英娘子,鎮(zhèn)日留連胭脂鋪,尋借口試探復挑動,謝玉英暗生情愫,每每欲言又止。兩人相會,卻被貨郎阿高撞破,不過有驚無險,玉英終于答應郭華:“等待看燈人肅靜,相國寺共(與)汝相結(jié)締”。
【藝術(shù)特色】
借助扇法科介,塑造風流瀟灑的郭華,被譽為莆仙戲風流生的典范。本該閨門旦應工的謝玉英,表演上兼跨小旦,恰到好處地展現(xiàn)玉英的嬌悄可愛。還有丑行阿高的小插曲,加上調(diào)式、板式別具一格的音樂曲牌,使這出戲顯得別有韻味。
人物表:
吳清華 飾 郭 華(小生)
黃艷艷 飾 謝玉英(閨門)
鄭仁森 飾 阿 高(丑角)
《李彥貴?彥明嫂出路》
【劇情簡介】
侍郎黃忠不甘女兒許配家道中落的李彥貴,誣蔑彥貴殺死婢女,且買通官府,將他投進死牢。李彥貴之兄彥明入京應試,嫂嫂蔡氏為救小叔,不畏艱險,單身徒步入京,為小叔鳴冤。
【藝術(shù)特色】
本出戲唱做并重,音樂使用莆仙戲曲牌〖淘金令〗〖前腔〗,柔中帶剛、剛中透韌,古樸典雅,亦唱亦說。表演上展示了莆仙戲旦角的細蹀、粗蹀、掃地裙、抹頭扎褲、爬山涉水、攢肩、伡肩等傳統(tǒng)程式,掃地裙是莆仙戲精妙程式,演員腳 踢掃地長裙而不露鞋尖,在舞臺上走圓場,腳步由慢而快,漸至如飛而蹀步自如,這一程式表演難度極高,難在于演員走粗蹀時要步步均勻,步步輕盈。表演中還巧妙運用道具雨傘,演員用托手傘、拼手傘、扣手傘、搭肩傘、超昇傘、轱轆傘、背傘、拋接傘等動作,將一位淳樸善良、性格倔強,一心要為小叔申冤,不顧自身安危,千里跋涉進京的古代女子演繹得極其感人。
【人物表】
王少媛 飾 彥明嫂(青衣)
《呂蒙正?大且喜》
【劇情簡介】
《大且喜》(且喜,即恭喜)亦名《宮花捷報》。寫呂蒙正高中狀元,派人接其妻劉月娥進京,劉氏感慨萬千,留詩壁上,與寒窯泣別,由眾人簇擁上轎,打道京都而去。
【藝術(shù)特色】
這出戲的音樂頗具特色,既有節(jié)奏平穩(wěn)的【錦庭芳】,又有散板與定板交錯使用的【賺】、【賞宮花】等曲牌,自始至終以“笛管”帶腔,配以復雜的鑼鼓經(jīng),使全劇充滿古典韻味。而表演上最吸引眼球的是結(jié)尾獨特的“抬轎子”——兩轎夫以虛帶實,劉月娥以椅代轎,二丫頭伴在兩旁,一行人眾踏著【水底魚兒】的鼓點節(jié)奏,組成別具一格的抬轎子舞蹈,達到情趣橫生的喜劇效果。
【人物表】
黃艷艷 飾 劉月娥(青衣)
鄭超凡 飾 隨身梅香(小旦)
吳莎莎 飾 京城梅香(小旦)
陳建林 飾 伕人、轎夫甲(丑角)
吳清鴻 飾 斗人、轎夫乙(丑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