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qū),過年過節(jié)都有做“米燒”的習俗。不過,自家釀的酒會更安全嗎?你必須知道這幾點!
自釀酒中可能存在的危害物質
據(jù)調查,自釀酒中的有害成分主要有塑化劑和甲醇等。
塑化劑是什么?有什么危害呢?塑化劑為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里,會致癌、致畸、致突變。它不會馬上把人放倒,但是長期喝了有塑化劑的“米燒”,會讓人慢慢中毒:讓人的腎功能下降、增加人的病灶性腎囊腫數(shù)量、讓人體內的腎小管色素沉著;讓人的肝臟中毒、肺中毒、心臟中毒;以前多發(fā)性的神經炎,讓人感覺遲鈍、麻木等等。
那么,如何避免塑化劑進入酒中呢?在制作酒時都會有蒸米飯(谷物)、發(fā)酵、蒸餾等過程,這些過程中常常會用到許多非食品級別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膜、塑料桶、塑料管,塑化劑容易從塑料制品中進入酒中。
釀酒的過程中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就能避免酒中出現(xiàn)塑化劑嗎?
完全正確!如果你還是想自釀點酒吃吃,一定要用非塑料的材質或者食品級的塑料。釀好還是不放心的,可以把酒送相關檢測部門檢測下有害物有沒有超標。
常見不含塑化劑的材質有:不銹鋼、玻璃、搪瓷、陶瓷、竹、木、硅膠、鋁箔等。
酒中的甲醇呢?
甲醇是酒類釀造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自釀的“米燒”,由于工藝條件達不到,很難控制酒里頭的甲醇含量。喝了含有過量甲醛“米燒”,眼睛會很疼,還有其他中毒的現(xiàn)象,這下你就要快點去醫(yī)院了。
不過,民間也有除甲醇的方法:只要把酒暖到60多度,是可以將甲醇揮發(fā)掉,又保留酒中的酒精。這也是為什么古代人喝酒前要先暖一下的原因。還有人發(fā)明了“掐頭去尾”法,就是舍棄剛流出來的和缸底的酒。
市場監(jiān)管部門溫馨提醒,喝酒要適量,過量有害健康。購買最好通過正規(guī)渠道,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酒類產品。
(責任編輯:陸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