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已正式啟動以氨(NH3)為燃料的新型燃料電池的開發(fā)。這是日本文部科學省與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推進的“尖端低碳化技術開發(fā)(ALCA)特別重點技術領域能源載體”項目中的一項內容,由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系教授江口浩一主導。
利用NH3作為燃料的優(yōu)點是,其體積氫濃度為12.1kg/(100L),高于液氫的7.06kg/(100L)。另外,NH3在標準大氣壓下的液化溫度為25℃,與液氫的-242℃相比,極其容易處理。雖然也有利用碳化氫(CH)類燃料制造氫氣的技術,但由于這種方法會產生一氧化碳(CO)和二氧化碳(CO2)等,因此在低碳化方面存在課題。
江口教授的研究對象包括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PEFC)和固體氧化物型燃料電池(SOFC)兩種,實際打算實現的是SOFC。SOFC的工作溫度高達700℃—900℃,因此,可以使NH3與氧氣(O2)直接發(fā)生反應來發(fā)電。另外,除了直接反應之外,還在考慮間接反映,即使NH3分解為氫氣(H2)和氮氣(N2),然后利用其中的氫氣。
以NH3為燃料的SOFC方面,正極候選材料是鎳(Ni)基金屬陶瓷,電解質膜候選材料是部分穩(wěn)定鋯(Zr)類陶瓷,負極候選材料是添加了鑭鍶類材料的錳氧化物(La,Sr)MnO3)。據推算,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SOFC的發(fā)電效率將超過現有SOFC的45%。如果要進行間接反應的話,還要開發(fā)分解NH3時使用的催化劑材料。
PEFC存在固體高分子膜會因NH3發(fā)生劣化的課題。因此,要用熔鹽催化劑在650℃以下的環(huán)境使NH3分解成氫氣和氮氣,然后在400℃以下的環(huán)境去除NH3,使氫氣中NH3的濃度降至0.1ppm以下。(紀普)
日本開始研發(fā)氨燃料電池 目標發(fā)電效率超45%
2014-01-06 10:19:21
中新網
(責任編輯:
)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