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產銷量而言,東風自主板塊相比長安、上汽,無論是車型數量還是產品譜系,都遜色一籌。東風集團采取一種較為取巧的方法,提出“大自主”的概念,統籌東風乘用車、鄭州日產和東風柳汽,共同發(fā)力自主板塊。近日,隨著東風柳汽首款轎車景逸S50下線,東風“大自主”理念又向前邁進一步,但“50萬輛規(guī)劃”和“A級車紅海搏殺”,確是難度不小的挑戰(zhàn)。
東風大自主 形勢所迫 自身所需
7月9日,東風柳汽迎來成立60周年慶典,旗下首款轎車舉行下線儀式,這是廣西的第二款自主品牌轎車。當日還同時舉辦了東風柳汽柳東新基地落成儀式和東風柳汽B+發(fā)動機項目培土奠基儀式。
最為惹眼的當屬東風柳汽首款轎車景逸S50下線,據了解,該車將在8月底正式上市。它將在容量最大的A級車細分市場為東風柳汽爭取新的增長點。同時,東風風行的產品結構也將趨于完整,為東風集團推進“大自主”戰(zhàn)略,向前邁進一步。
三年前,東風集團提出“大自主”戰(zhàn)略,并希望以此整合資源,發(fā)揮協同效應。當初的構想很宏大,包括三個層次:第一是完全的東風品牌,包括東風風神、東風小康兩個主戰(zhàn)場和東風柳汽、鄭州日產兩個輔助戰(zhàn)場,到2015年希望達到120萬輛的規(guī)模;第二是華系品牌,東風裕隆納智捷,到2015年達到20萬輛規(guī)模;第三是發(fā)展合資公司的自主品牌,到2015年力爭超過40萬輛規(guī)模。
東風當年拋出“大自主”概念時,非議的聲音也很多,其中不乏“拉郎配”、“攤大餅”的質疑。從東風集團的角度來看,“大自主”概念的提出,是總經理朱福壽上任后的“政治任務”,有傳聞說,東風自主板塊的成績,將是中組部考察朱的重要一環(huán)。
以東風乘用車為代表的自主板塊,近年來發(fā)展速度較快,但因為起點比較低,產銷規(guī)模仍然不大。2013年,東風乘用車同比增長33%,全年銷售也僅僅突破8萬輛。如何在短期內快速提高規(guī)模?選擇梳理架構,發(fā)揮協同效應,提出“大自主”是必由選擇。
相對而言,東風集團的架構較為龐雜,選擇誰納入“大自主”平臺,也要各細分板塊自身的內在需求。東風集團內部人士曾表示:鄭州日產和東風柳汽,都想在轎車領域有所突破,借著“大自主”的契機,自然較為積極。目前來看,東風柳汽首款轎車下線,也證明了當初的判斷。
而早在去年上海車展,鄭州日產發(fā)布了風度品牌,該品牌將與東風乘用車旗下東風風行、東風風神并行成為第三個子品牌。鄭州日產總經理郭振甫當時并未針對“風度”品牌做任何產品層面的解釋,但從各種跡象來看,風度應包括:帥客、奧丁、銳騏和御軒。至于未來何時上轎車產品,并沒有準確的時間表。
殺入A級車紅海 改變聚焦戰(zhàn)略的選擇
東風柳汽總經理程道然此前在接受筆者采訪時曾談到,堅持乘商并舉,而對乘用車板塊而言,強調聚焦戰(zhàn)略。近年來,風行品牌的MPV,確實為東風柳汽打開了局面,并在中國南部和東部地區(qū),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隨著首款轎車的下線,東風柳汽也將迎來新的挑戰(zhàn),畢竟轎車領域,尤其是A級車,是競爭最為殘酷的細分市場。
據東風柳汽副總經理覃柳明介紹,東風集團的“大自主”戰(zhàn)略,在這款轎車身上得到集中體現。尤其是在技術層面。目前。東風集團正在建一個全新的、完整的實驗基地,柳汽可以共享其中的資源,未來還會有大量關鍵零部件等方面的技術協同。
就產銷量而言,東風自主板塊相比長安、上汽,無論是車型數量還是產品譜系,都遜色一籌。東風集團采取一種較為取巧的方法,提出“大自主”的概念,統籌東風乘用車、鄭州日產和東風柳汽,共同發(fā)力自主板塊。這也是東風柳汽一期規(guī)劃20萬輛,急于快速出成績的“總部要求”。
據了解,在東風大自主、大協同戰(zhàn)略規(guī)劃下,東風汽車公司自主B+發(fā)動機項目落戶東風柳汽。該發(fā)動機項目將主要生產2.0L、2.3L和1.8T排量發(fā)動機。借力動力總成這一核心技術,發(fā)動機配套成本也將大大降低,未來將推出更加豐富的產品線。
其實早在去年上海車展,東風集團公布“大自主”戰(zhàn)略時,就提出了各自的定位:風神強調“時尚科技和國際品質”,風度以“時尚運動、充滿活力的設計、合資品牌技術血統”,而風行則更多以“經濟實用、寬敞的車內空間與乘坐舒適”,突出體現關愛家庭、宜商宜家的特質。
果不其然,景逸S50在宣傳中,突出“高品質越級家轎”,滿足了消費者的用車需求升級。同時,渲染媲美B級車的寬適大空間以及大氣動感的外觀。但誰都知道,一個新生的自主產品,依靠低價格策略殺入A級車市場,其生存空間和壓力,絕對是充滿挑戰(zhàn)。
不僅如此,程道然還公開表示:已經著手制定年產銷50萬輛的長遠規(guī)劃。從近兩年來自主品牌A級車的市場表現來看,尤其是“同門兄弟”東風風神,僅僅徘徊在3000輛水平,較早的一汽奔騰和上汽榮威,A級車也不可能突破月銷萬輛。如此看來,東風柳汽對首款轎車的期望,仍然值得商榷。(記者黃春棉)
東風完善大自主 柳汽首轎A級車何來信心
2014-07-16 15:28:17
中新網
(責任編輯:
)
最新評論
聲明:
本網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質量新聞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若需轉載本網稿件,請致電:010-84648459。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質量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直接點擊《新聞稿件修改申請表》表格填寫修改內容(所有選項均為必填),然后發(fā)郵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網盡快處理。